先行者施耐德電氣:搭建生態圈,推進共同減碳

在“雙碳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可持續納入到企業經營的核心戰略。而作爲先行者,施耐德電氣不僅做到了將可持續發展貫穿於業務的方方面面、打造端到端綠色供應鏈,更是依託領先的數字化技術優勢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助力整個生態圈一起加速邁向可持續。

從自身做起 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業務的方方面面

施耐德電氣認爲,業務增長與可持續發展相輔相成。目前,在施耐德電氣的全球營收中,可持續影響力收入,也就是能帶來積極氣候影響的產品或者解決方案所創造的收入,已經佔到總收入的74%,這一比例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80%。

施耐德電氣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戰略部署可以追溯到20年前。早在2005年,施耐德電氣就已經推出衡量自身可持續發展表現的量化指標體系——“可持續發展影響指數(SSI)計劃”,該計劃每季度發佈由第三方審計的《可持續影響指數報告》來評估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表現,並且每三到五年將目標迭代升級。

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CDP)的測算顯示,平均而言,供應鏈的碳排放水平是企業直接排放的5倍以上。以施耐德電氣爲例,自身工廠的碳排放在整個供應鏈中只佔10%,而90%的碳排放來自上下游。因此,施耐德電氣打造了涵蓋綠色設計、綠色採購、綠色生產、綠色交付、綠色運維的端到端綠色供應鏈,不僅自身實現了低碳化發展,也推進了產業鏈上下游夥伴的減碳進程。

施耐德電氣主要通過踐行數字化、循環經濟、清潔能源三大方式來推進和加快“零碳工廠”的建設。目前,施耐德電氣在全球擁有93家“零碳工廠”,在中國的29家工廠和物流中心中,已有19家是“零碳工廠”、15家被工信部認定爲“綠色工廠”、14家獲得認證的“碳中和”工廠、1家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爲端到端“燈塔工廠”、1家獲評發展中的 “燈塔工廠”,18家智能工廠和智能物流中心,爲產業綠色發展提供了大量可參考的借鑑。

這離不開施耐德電氣對數字化技術的充分應用。數據顯示,通過部署多樣的數字化運營系統,施耐德電氣供應鏈的整體生產效率逐年提升8-10%。相比2019年基線,施耐德電氣中國供應鏈的能耗整體降低了13%,未來還有望繼續降低。

此外,施耐德電氣還不斷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在中國有21家工廠部署了太陽能光伏系統,其中北京工廠屋頂已安裝了目前公司內部最大的光伏項目,年發電量超230萬度,承擔了工廠每年30%的能源供給。憑藉光伏項目和微電網系統,北京工廠也成爲了施耐德電氣在中國首家獲得“碳中和”認證的工廠。

在循環經濟方面,目前施耐德電氣全球200多家工廠都已實現了零廢棄物填埋;廈門工廠2018年建設的廢水回收處理系統,實現了93%的工藝廢水回收應用於產線,大大節約水資源。

賦能生態 共同創造可持續影響力

對於不少中小企業、剛剛起步的企業來說,踐行可持續面臨着種種挑戰,而先行者的賦能無疑是雪中送炭。爲此,施耐德電氣搭建了覆蓋廣泛的減碳生態圈,以經驗和技術持續賦能客戶、供應商、合作伙伴、社會大衆等共同行動。面對企業,施耐德電氣提供從目標規劃、路徑設計再到落地執行的全程“陪伴式”服務;面對大衆,施耐德電氣則通過人才培養、公益倡導等方式助力打造綠色可持續的生活理念。

面向下游客戶,施耐德電氣自2018年以來已經幫助全球用戶累計減少了5.53億噸碳排放,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8億噸。

面向上游供應商,施耐德電氣於2021年發起供應商“零碳計劃”,致力於通過提供技術指導、諮詢服務等方式,幫助全球前1000位供應商到2025年減碳50%。到2023年,全球“零碳計劃”供應商已完成平均減碳27%的卓越成果。

一個值得記錄的案例是津榮天宇。該公司自2021年參與施耐德電氣供應商“零碳計劃”後,基於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 架構融入多項節能減碳技術,其中僅鋪設自有光伏這一項,預計每年就可減碳1100噸。到2022年底,津榮天宇每億元銷售額的碳減排量降幅已達22.2%。

施耐德電氣還通過一系列舉措積極賦能社會,例如:與30多所國內高校合作共建實驗室,推動綠色創新。施耐德電氣職業教育計劃已與全國超過100所職業院校展開了廣泛深入合作,爲近千位教師提供培訓,受益學生超十萬名。

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堅持多年以來,施耐德電氣憑藉一步一個腳印的實踐,獲得了全球多家權威機構和知名媒體的持續認可。例如,施耐德電氣連續13年榮登企業爵士“全球可持續發展百強企業”榜單、連續12年進入“碳排放披露項目(CDP)A級名錄”、連續12年入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世界指數”、連續6年榮登《財富》雜誌“全球最受讚賞公司”排行榜、連續兩年入選福布斯中國“最佳僱主”榜單。

施耐德電氣展現出了作爲一家擁有影響力的企業,能夠如何通過自身踐行與對外賦能的雙重努力,協同各界夥伴一起加快行動,攜手打造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