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步推進自願碳市場建設(生態論苑)

嘉 哲

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爲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新契機、注入新動力

近日,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系統及信息平臺公示了首批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項目,涵蓋了碳匯造林、紅樹林營造、併網海上風力發電、併網光熱發電等類型。首批項目計劃減排量超過7000萬噸,充分彰顯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推動綠色發展的潛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碳市場交易制度、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制度”。碳市場是通過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助力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國的碳市場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強制碳市場)和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自願碳市場)組成,強制和自願兩個碳市場既各有側重、獨立運行又互補銜接、互聯互通。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強制碳市場,2021年7月正式啓動上線,交易的是“碳排放配額”,也就是分配給重點排放單位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額度。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是自願碳市場,今年初在北京啓動,交易的產品是“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經營主體按照國家規定的方法,自願開發和實施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等減排項目,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碳匯;這些自願減排項目產生的減排量,經過第三方機構量化核證後,登記爲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可在市場上銷售獲得收益。目前,各類經營主體踊躍參與,市場運行總體平穩。

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是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的一項制度創新。自願碳市場突出自願原則,激勵更多行業、企業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根據有關規定,每家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使用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抵消年度應清繳配額量的5%。企業和個人也可以購買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抵銷自身碳排放,履行社會責任。兩個市場通過碳抵消機制互補銜接,共同構成我國完整的碳交易市場體系,實現對減排主體的全覆蓋,助力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自願碳市場的建設和運行,帶來巨大的綠色市場機遇。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約有3400萬噸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用於配額清繳履約。這不但爲控排企業減輕了經濟負擔,也爲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業主帶來直接經濟激勵約20億元。據專家測算,隨着碳市場不斷擴容與碳價機制逐漸成熟,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有望增長至數百億元規模,市場空間巨大。

相比強制碳市場,自願碳市場涉及的範圍更廣,參與的經營主體更多,項目業主、第三方機構、金融機構等都可以參與。從長遠來看,個人通過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所產生的減排量,在經過統一覈算後,也有可能在市場中進行交易。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將爲優化能源結構、完善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供有力支撐,爲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新契機、注入新動力。

自願碳市場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當前自願碳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今後,需持續完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機制,不斷加強有關政府部門、市場參與主體能力建設,在甲烷減排、節能增效等領域發佈更多方法學,逐步擴大市場支持領域。

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啓動和平穩運行,標誌着我國碳市場建設日趨完善,將進一步增強市場機制對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推動作用,爲實現“雙碳”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發揮重要作用。穩步推進全國碳交易市場體系建設,激勵各方護綠、降碳、減排,必將推動美麗中國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16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