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尋找被遺忘的價值股

【文/江文勝

著名的美國動畫電影冰原歷險記2》主要內容描述氣候產生鉅變,導致冰川融解,而面對即將而來的大水衝擊,包括蠻尼(公大象)、喜德、狄亞哥(老虎)、伊麗(母大象)、可拉鼠愛迪負鼠)如何與當時地球動物們一起度過難關的劇情!把時空拉回現實中,對照現今國際金融市場,大多數國家實施多年的寬鬆貨幣政策導致錢滿爲患,如今中國、美國、歐洲等政策調整逐漸分歧,致使原龐大的資金均衡狀態逐漸改變,面對未來國際資金可能出現的大規模移動,屬於淺碟型市場的臺股及主要以臺股爲操作市場的投資人,絕對也勢必將受到明顯波及。除了臺股投資生態將出現新面貌之外,對於尚未跟着轉移投資陣地、繼續留在臺股中奮鬥的投資人而言,從「低價成長股」中挖寶,至少可先度過國際資金大規模遷徙過程中的初步危機。

國際資金啓動大規模遷徙

觀察近期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吉及美國Fed主席葉倫的談話不難看出主要國家經濟成長速度不一。事實上,○八年金融海嘯之後各國經濟經過六年的調整,如今卻仍存有不小差距,像美國強勁復甦、英國也穩定成長,東協市場則快速崛起,歐元區雖然「推出加護病房」,但大多仍處於復甦停滯階段,日本經濟走出谷底曇花一現後又開始走下坡,中國則從高度成長邁入中度成長。

然而因應各國面臨的經濟難題不同,推出的貨幣政策也有差異,對全球經濟也會產品連鎖性的衝擊。Pimco前共同投資長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投書金融時報指出,全球股、債市投資人未來面臨的最大風險可能不是股債價格超漲,而是已開發國家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分歧,導致匯市陷入劇烈波動的震盪。而國際匯市若是劇烈波動,與匯市連動密切的國際股市當然也無法置身風波之外。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美國QE逐漸退場之際,ECB爲紓解歐元區通縮威脅,九月四日意外宣佈降息,甚至十月更打算推出歐版QE。消息一出,美元指數高檔整理之後再度應聲上揚,從五月低點七八.九○六反彈,至近期來到八四.一五四的高點,而歐元兌美元亦一路下滑至一.二九三,創下近二年新低。資金往美元資產流竄,其中美股包括道瓊、Nasdaq、S&P 500亦同步創下歷史新高。

而這種情況,對淺碟型的臺股影響當然大,指數的高度波動也是可預期的,甚至在個股方面,與國際高度接軌的龍頭股,在外資資金的快速移動下未來對多頭的影響可能也是弊多於利。

其次,中國大陸「滬港通」、「深港通」將陸續啓動,再對照臺股、陸股及港股成交量的消長,有能力的大戶想必也會跟着國際資金將投資陣地轉移到香港及中國,對臺股指數及個股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衝擊難以避免。而地緣政治的干擾,也會造成影響資金流動方向,更直接對股匯市造成衝擊,像俄烏衝突發生,美、歐制裁俄國,德國首當其衝,俄國資金抽離,讓德股從六月曆史高點一○○五○點,跌到八月低點八九○三點,短短兩個月內大跌一一四七點,最近蘇格蘭脫離英國公投獨立,衝擊英鎊從一.七一八元一路貶到一.六一元。另二.九兆美元主權基金未來的流動方向也會嚴重干擾國際股匯市。

臺股投資生態改變

回來看臺股,除了國際資金的遷徙變數衝擊力道難以預料之外,內在政策更將成爲扼殺臺股多頭的致命傷,最明顯的就是明年證所稅大戶十億條款及富人稅,主力大戶活動空間範圍受限,加上外在滬港通即將上路,甚至深港通也加快腳步,在投資標的一口氣多了倍數選擇,且投資港、陸股比起臺股更有稅負上的優勢,大戶手中聰明的資金想必也已提前出現卡位動作。多頭腹背受敵,恐遭空頭內外夾擊,臺灣股市的投資生態勢必也將出現明顯變化。

當指數受限量能萎縮,加上權值股中的中流砥柱臺積電在半導體產業景氣盛極而衰,外資買盤來到近七七%的歷史新高下,後續恐怕也沒有新的動能來推升指數了,因此面對臺股投資生態的大轉變,未來想繼續留在臺股中奮戰的資金,除了要面臨更大的挑戰之外,投資策略及選股方向也要跟着調整。

其實,觀察最近強勢股的共同特質,發現了幾個有趣的現象,一些「不熟悉」或「遭市場遺忘很久」且小而美的個股默默地崛起,其中「遭市場遺忘很久」的個股很多股價都還在二○元以下(或附近)的低價業績成長股。如轉型汽車零組件的大億科、造紙寶隆榮成水泥的幸福、汽機車零組件的日馳、鋼鐵的建錩等,其實包括水泥、食品、紡織、機電、化工、電線電纜、玻陶、造紙、鋼鐵、其他、電子(細分次產業更多)等在各行各業都有。

這些低價且業績成長的個股,在資金風暴即將襲擊下的臺股投資新生態中具有強大吸引力,將是下半年臺股投資的新天堂,更是「金留臺股」中最佳投資的尋寶樂園。

超值低價股四大吸引力

面對目前國際資金高度流動下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劇烈衝擊,「超值低價業績成長股」有「四」大吸引力,可望將股市中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特質發揮到淋漓盡致。包括:

一、「滬港通」啓動,大戶轉移陣地,滯臺資金最佳選擇:

「滬港通」即將啓動、「深港通」也正緊鑼密鼓規劃中,從九月開始大陸、香港股市交易量逐漸增加,反觀臺股的量能卻在萎縮,像七月二日盤中一度突破九五○○點,單日成交量最高來到一五三七億元,七月十五日臺股來到九五九三點,但最近九月初指數回檔後再度來到九五○○點附近,但日成交量卻已萎縮五成,縮減至七○○~八○○億元左右,數據會說話,國內資金部位龐大的主力、大戶已悄悄將資金轉移陣地了。

雖是如此,臺股的資金也不會完全乾涸,像政府委外代操資金持續釋出且目前還無法跨出臺灣;上市(櫃)企業的公司派在臺股中也還持續扮演左右股價多空的重要角色;甚至對大多數散戶投資人而言,臺股仍是其熟悉的市場,在主要資金的配置上,臺股仍將佔據較大比重。

上述這些都是屬於中低水位的買盤,因此,投資標的上,超值低價業績成長股自然就有吸引力。

二、指數震盪,低價、低基期優勢穩若泰山:

不易受指數波動干擾,最明顯的就是在九月二日出現大跌一三三點過程中,低價且業績成長股完全不畏空頭逆襲,當天大漲創近期新高者不在少數,資金轉進「低價業績高成長股」動作明顯,顯示在臺股中的資金除了轉移陣地到香港、中國之外,留在場內的資金也正在快速調整。(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95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