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中國木馬亡臺記!

路懷宣

不知道是不是爲了暗挺服貿,最近突然冒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例如不要相信懶人包啦,要了解服貿就去看完整的條文,纔不會被「偏頗」的懶人包給牽着鼻子走!

如果相信這種屁話,而傻到去看服貿的全文,那就真的中計了!一則那些對法條專業的立委,馬英九都不讓他們逐條審查,請問一般百姓又何必浪費時間,去看這些心虛而且未經審查垃圾?二則協議條文都是法律文字,如果沒有落實到真實案例,一般人又能看出什麼蹊蹺?

爲了表示筆者看過服貿全文才做出以上評論,在此先列出服貿網址大家參考,然後再來分析中國如何透過服貿協議,達到全面掌控臺灣經濟,進而併吞臺灣的終極目的

http://www.ecfa.org.tw/SerciveTradeAgreement1.aspx?pid=7&cid=26

其實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大家應該先問馬英九,那就是我們與其他國家籤的都是FTA,爲何與中國就要簽署服貿協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FTA只針對雙方貨物零關稅的自由貿易,但服貿是針對服務業。也就是如果只有FTA的貨物交易,中國無法全面掌控臺灣,必須針對服務業,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道理非常簡單,因爲中國貨物的品質普遍很爛,而且替代產品超多,臺灣人也都知道要購買「MIT」的產品,因此如果只有FTA,中國最多也只能以低價傾銷的手段,打擊或消滅臺灣的部份產業,並無法全面掌控臺灣。

但簽下服貿就不同了,看看經濟部自己做的「服貿協議懶人包」:「服貿協議就是開放服務業市場的開放協議,當中又以服務業的投資爲主」;簡單講就是臺資去中國投資,中資來臺投資,標的就是雙方的服務業!

爲何要針對服務業?因爲臺灣的製造業早已紛紛轉移中國,剩下的本土產業,最大宗的就是服務業;也就是說,大部份的臺灣人是靠着從事服務業纔有飯吃。因此如果中資大舉入侵,再以惡性競爭或惡意收購的方式,取得多數臺灣服務業的經營權之後,中資就會成爲大多數臺灣人的「老闆」,或是成爲很重要的服務供應商;如此一來,臺灣的命脈不就完全操在中國之手?

就拿大塊文化郝明義所指出的印刷業爲例,雖然表面上,服貿沒有開放與言論自由相關的出版業,但只要開放中資投資印刷業,就能更全面性地去鉗制言論自由!

由於臺灣的印刷業都是中小企業,一旦中資在臺買下印刷廠再低價傾銷,則其他的臺灣印刷廠勢必紛紛倒閉,最後中資印刷廠就能壟斷市場;在這種情況之下,只有少數財大氣粗的出版集團,因爲有自己的印刷部門才能倖免於難;否則大部份的出版社勢必找中資印刷廠才能出刊發行,到時中資印刷廠只要不接違反中國立場的印刷工作,不就可以達到鉗制臺灣言論自由的目的?

又例如資訊軟體產業,只要中資投資曾經包過政府專案的軟體公司,不就能以股東身份,對政府的資訊系統進行了解?甚至取得臺灣人民的個資?或許有人會說,政府難道不會嚴格把關?就以目前出大包戶政系統爲例,連服貿都還沒簽署,就傳出主包商可能將程式碼外包給中國撰寫,問題如此嚴重承辦單位都渾然不知,請問這個無能政府還能如何「嚴格把關」?

凡此透過投資某些特定的服務業,再以間接的方式,達到掌控臺灣的案例其實不一而足!更嚴重的是,這些問題根本無法從服貿協議的條文之中完全呈現;就算不開放印刷業或資訊軟體業,中資還是可以透過投資更低階的服務業,例如只要壟斷油墨的供應,不就一樣可以控制印刷業?或是去收購人力銀行,不就可以安排懷有特殊目的的工程師,進入資訊軟體業?這種間接再間接的漏洞其實多如牛毛,根本防不勝防。

再者,臺灣的服務業大多是獨資的中小企業,他們連上市上櫃或尋找其他股東都不願意了,對於中資又有什麼需求?另一方面,就算臺灣的這些中小企業想要進軍中國,一來實力不足可能反被中國吃掉,其次中國是人治的獨裁國家,就算服貿協議白紙黑字,中國的官員也可以故意找碴,自行加上諸多限制等等;也就是說,臺灣與中國簽署什麼服貿協議根本沒有任何重大的好處,試問馬英九硬要簽署服貿協議所爲何來?

以上可知,除了某些財大氣粗的財團,例如國民黨黨營事業,能夠透過服貿合法地將黨產五鬼搬運至中國之外,服貿協議對臺灣就像是一座包藏禍心的「特洛伊木馬」,最後如果真的引進,則終極統一就會立刻啓動。

●作者路懷宣, 商,留美碩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