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AI+醫生”!能代替醫生嗎?患者、醫生說……

AI會取代醫生嗎?“AI+醫生”與現在的互聯網醫院有何不同?試用過“AI+醫生”的患者的真實感受如何?2024年8月17-19日,在第七個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舉辦了“AI+醫生”義診活動、醫師主題論壇等系列活動,探索通過人機協同的方式,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與效率的創新路徑。

【現場直擊】3分鐘問答,15分鐘出結果

只需輕掃二維碼,手機屏幕上的“AI+醫生”就會彈出對話框。跟隨着“AI+醫生”的提問,十來個問題之後,“AI+醫生”就會給出基本診斷和初步處方。此時,信息和診斷都已同步到醫生診臺,當患者坐到醫生面前時,醫生只需要再根據患者情況,確認診斷和處方即可。

“問答大概只花了3分鐘,問題指向都挺清晰的。加上後續真人醫生的問診出診斷的時間,大概全程15分鐘就搞定。很高效很順暢!”剛剛體驗完“AI+醫生”的黃先生告訴記者。

24歲的黃先生因爲跑步時右髖部疼痛,特地前來體驗了此次義診的AI+醫生模式。

“我是研一學生,平時也會利用AI查資料。我覺得用好AI能提高效率。我也沒有想過擔心AI會出錯,因爲我知道這個AI之後還有真正的醫生在把關開處方。”黃先生特別讚賞“AI+醫生”的快速反應和便捷性,“不過,現在的‘AI+醫生’還無法通過視覺、嗅覺等進行診斷,這是我希望後續能繼續優化的。像我這次在看真人醫生時,醫生就叫我做了個擡腿的動作,指出了我動作的錯誤,如果未來‘AI+醫生’能做到這樣,肯定會更方便。”

【醫生點評】“AI+醫生”行不行?精度與溫度需共存患者感覺便利快捷,一線醫生試用觀感如何?

8月17日上午,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攜手醫聯集團共同舉辦了“AI+醫生”義診活動。與一般的義診不同的是,在此次義診活動中,出現了首次在國內參加義診的“AI+醫生”。

本次義診中,“AI+醫生”的組合共完成了100個有效病例的接診活動。這種模式下,AI不僅發揮了快速篩選、輔助診斷的作用,還促進了醫生之間的信息共享與決策優化,共同提升了醫療服務的質量與效率。

“AI技術在提高診療效率和準確性方面表現出色,但在實際診療過程中,醫生的人文關懷與安全守護仍然不可或缺。除了疾病診斷,醫生能夠給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與鼓勵,耐心解答疑問,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參與義診活動的該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艾毛毛表示,“所以我認爲醫生不是被技術取代,而是與之共舞。”

“AI輔助下的診療簡化了患者病史採集流程能夠節省醫生的時間。醫生可以更直觀地瞭解患者病情,有更多的時間去傾聽患者的聲音,提供更加個性化和貼心的服務。”參與義診的脊柱外科醫學博士陳龍表示,不過AI在方言識別等方面仍有待提高,但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預示着醫療服務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熱點討論】協同而非替代

“AI會取代醫生嗎?”對於這個熱門問題,8月19日下午,醫院在“崇尚人文精神,彰顯醫者仁心——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2024年慶祝中國醫師節活動”中,特別設置了“AI會取代醫師嗎?”主題醫師論壇。

論壇上發佈了8月17日當天AI義診結果。通過對義診當天病歷進行點評,並從問診準確性、推薦輔助檢查準確性、診斷準確性、治療方案准確性、可信度、人機交互性等六個維度進行打分,最終AI問診取得了8.16分(10分制)的成績。

“AI的介入,能有效縮短醫生的問診時間,醫生更能從AI預問診的範圍外補充醫療診斷,使診斷完整性、準確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AI不能完全替代醫生,它更像是醫生的助手,在診前或診間提前開始問診。”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全科醫學科二區副主任吳文法作爲點評專家對“AI+醫生”義診活動給出評價。

“儘管AI在提高診療過程的完整性、準確性和效率方面有着顯著的作用,但它並不能完全取代醫生的角色。醫生給予病人的不僅僅是醫學上的治療,更重要的是人文關懷和情感支持,以及醫生的直覺,這是些都是任何人工智能無法複製的。”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院長黃逸輝表示,“通過‘AI+醫生’的模式,我們能夠爲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醫療服務,同時確保醫療過程中的人文關懷。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平衡技術與人文關懷,確保醫療服務不僅高效,而且充滿人情味。AI與醫生是協同,並非替代。相信‘AI+醫生’的合作模式將爲醫療服務開拓出新的景象,我們期待這一模式的廣泛應用,讓更多的患者受益於這種創新的服務方式。”

文 記者 林清清 實習生 鍾佳禾通訊員 胡穎儀 孫冰倩圖 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