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一人一封信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終開館亮相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落址市定古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鄧博仁攝)

文化部李永得表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開館臺灣視覺藝術史上非常重要的日子。(鄧博仁攝)

曾獲國家文藝獎的資深攝影家莊靈對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未來營運提出建議。(鄧博仁攝)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現已推出3檔開幕展覽,從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等角度,呈現20世紀中期以前的臺灣攝影史。(鄧博仁攝)

臺灣第一座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9日正式開館,邀請文化部長李永得(左3)、國立臺灣美術館樑永斐(右3)及資深攝影家莊靈(左2)等攝影界貴賓前來見證,會後大家趨前向莊靈致意。攝影家莊靈致詞時表示,這個中心全名爲「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表示未來還會有其他館,希望攝影作品有家之後,能擴大結合現有的臺北攝影節、臺灣攝影藝術博覽會及臺北藝術攝影博覽會等活動,推動更大的臺灣攝影活動。(鄧博仁攝)

臺灣第一座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9日舉行開館典禮現場展出臺灣被殖民時期的攝影作品。文化部長李永得(左)睜大眼睛仔細觀看。(鄧博仁攝)

臺灣第一座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9日舉行開館典禮,現場展出臺灣被殖民時期的攝影作品。文化部長李永得(右)仔細聆聽策展林宏璋(中)導覽。(鄧博仁攝)

臺灣第一座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9日舉行開館典禮,國際展「塵與時:從宇宙居所」,則由現任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展覽企劃總監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策劃。(鄧博仁攝)

臺灣第一座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9日舉行開館典禮,現場展出臺灣被殖民時期的攝影作品。立法委員吳思瑤前往出席開館典禮並觀賞作品。圖爲室內空間。(鄧博仁攝)

臺灣第一座國家攝影文化中心19日正式開館,邀請文化部長李永得(左3)、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樑永斐(右1)及資深攝影家莊靈(左2)等攝影界貴賓及立委吳思瑤(右3)、黃國書(右2)前來見證。攝影家莊靈致詞時表示,這個中心全名爲「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表示未來還會有其他館,希望攝影作品有家之後,能擴大結合現有的臺北攝影節、臺灣攝影藝術博覽會及臺北藝術攝影博覽會等活動,推動更大的臺灣攝影活動。(鄧博仁攝)

歷經攝影界多年呼籲,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19日終迎開館亮相,並於20日對外開放參觀。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這是臺灣視覺藝術史上非常重要的日子,約2007年時,攝影界就開始倡議政府設立攝影文化中心,搶救非常危急的攝影文化資產;2012年時,也有社會公民連署,一個人寫一封信給時任文化部長龍應臺,在過程中不能夠被忘記。

李永得表示,特別感謝攝影界及努力促成攝影中心成立的社會公民們,也要非常感謝前任文化部長龍應臺及鄭麗君,因她們在不同任期的努力,纔有今日成果,笑稱此次出席開館典禮像是「來收割」,「過去推動我都沒有參與,但是未來我會積極參與。」

曾獲國家文藝獎的資深攝影家莊靈表示,迎來建館開幕,內心無限欣喜感激。但對於未來營運,仍有一些建議。首要則是編制預算,「既然攝影中心冠以國家之名,則要有所定位,有一定組織、員額編制及相應的經費預算,才能發展至長遠開闊的道路。」其次則應以臺北館爲起點,陸續於臺灣中部、南部、東部或是離島等地,陸續設立分館及分處,讓人人能更靠近攝影作品。

莊靈表示,文化部推行的《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內容,未來也可結合攝影中心舉辦攝影家聯展。籌備期間所撰寫的臺灣攝影史研究計劃,未來也可以出版,供學界大衆更瞭解攝影史脈絡。此外,也可以民間舉辦許久的攝影活動如臺北攝影節及臺北攝影藝術博覽會爲基礎,邀請國際攝影專家、學者來臺,共同舉辦研討會,擴大活動。

對於莊靈提出的建議,李永得表示,幾點建議都相當好且具體,會逐步責成國美館負責經營,並由攝影中心完成。未來攝影中心將致力資產收集、藝術家的鼓勵、作品研究與推廣典藏等等,作爲攝影中心,也必須發揮博物館的功能,持續研究、推廣。文化部也會共同支持臺灣攝影史的建構

文化部於2015年啓動「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劃」,2019年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統籌執行,並負責籌備及維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至今已收藏1萬1千件以上的攝影作品及檔案。國美館館長樑永斐表示,作爲維運單位,未來將全力支持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典藏、研究、策展工作的推動及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