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權當道 中國援非不設政治前提
2030年,世界經濟中心在非洲(高寶書版)
中國和非洲的合作關係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年累月建立出來的。中國從1950年代開始就對非洲提供了援助,並利用新成立的非洲國家擴大了其在聯合國的影響力。此外,中國還在1970年代擠掉臺灣、取得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資格時,得到了非洲國家的幫助。
中國支持非洲獨立,進一步加強了與非洲國家的關係。自1963年時任總理周恩來首次訪問非洲以來,中國領導層訪問非洲的次數高達100多次。
中國每年都會舉辦中非合作論壇(FOCAC)。非洲會像是整個被搬到中國一樣,大部分的非洲國家元首都會訪問中國。中國對此做出迴應,成立了「非洲發展基金」(CAD Fund),並在2015年第6屆論壇上承諾將投資600億美元的資金。
中國並不是只有透過高層訪問對非洲示好。2000年代起中國開始釋放經濟潛力,大幅增加了對非洲的投資。中國以對抗歐美等西方列強的反帝同盟之名,從物質上、精神上支援了非洲殖民地獨立,不遺餘力地提供了強而有力的凝聚力和支援。
中國也正在毫不猶豫地提供各種貸款。2006年至2017年,中國提供給非洲的貸款達1,430億美元,佔非洲總債務的20%。中國可以說正在把最多的精力花在今後充滿機會、年輕、具有吸引力的未來市場「非洲」上。中國不僅投資額高,投資領域也相當廣泛。光是2016年一年,中國就投資了交通領域200億美元、能源領域120億美元。目前正持續在房地產、基礎設施、礦業等多個領域進行投資。
中國在援助或投資非洲時並不會斤斤計較。西方的已開發國家的國際援助較爲複雜,且重視本國輿論。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決定援助或展開經濟合作時,會去考慮目標國家的政治和人權情況,而且非常不願意看到其提供的援助最終助長非洲國家的獨裁政權。西方國家不僅會考慮到經濟因素,還會考慮到各種政治因素。因此,西方國家不僅會考量經濟因素,還會採用更嚴格的標準。
西方國家目前仍在人道主義立場上援助非洲,而中國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經濟層面援助非洲。中國並不介意非洲國家的政治局勢。中國秉持不干涉內政原則,因此並不會去考慮非洲國家複雜的政治局勢。中國在每年於中國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上提出的「五不原則」中就有「不干涉非洲內政」、「不在援助中附加政治條件」這兩項原則。這與過去曾殖民統治非洲的西方國家截然不同。這也就是爲什麼非洲國家的政府會歡迎中國提供援助。
中國的對非投資不只規模大,執行方式也與其他國家不同。大部分的國家會把重點放在預算支援上。但除了預算支援之外,中國會將國內低廉的勞動成本作爲武器,直接投入本國的工程師和勞動力,降低工程費用、縮短工期,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的成果。由於直接投入了人力,事業進展較快。
這給大多數非洲國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非洲國家來說,中國就像久旱甘霖,正在滿足非洲政府對基礎設施的需求。
中國的資金目前主要投資於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政府正在爲非洲建設基礎設施,以此獲取資源開發權。也就是說,中國政府正在透過「一攬子交易」,每年向非洲基礎設施領域投資超過50億美元,以獲取石油、天然氣、礦產開採權。這是因爲中國正在推進旨在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的一帶一路計劃。整項事業背後都有中國國營企業在支撐。
但由於中國過度進行投資、派遣人力,在非洲引發了不少衝突。也有越來越多案例顯示,中國企業對非洲勞工差別待遇,或強迫非洲勞工在惡劣的環境工作。有人譴責中國的這種行爲就像過去西方帝國主義國家進軍非洲時的行徑。總之,在歐美國家退出非洲或猶豫不絕時,非洲成了中國的天下。
我們有從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角度看待非洲與中國的互動的傾向,認爲兩者的互動具有威脅性,對其持負面態度。不過,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是,中國進軍非洲並擴大對非洲的支援並不具強制性,中國與非洲互動時是從「相互支援」這個經濟層面出發的,且其正在向非洲提出有利的條件。因此,在看待非洲和中國的關係時應該保持客觀,而不是從西方國家的觀點出發。(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