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雲岡石窟當“醫生”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第39窟,石質文物保護中心工作室的“80後”工作人員孫波對石窟進行維護保養。

在雲岡石窟研究院壁畫文物修復室,“90後”工作人員張曉娟(左)、吳朝霞在修復壁畫。

年輕人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傅傳幫帶。在雲岡石窟研究院可移動文物修復室,“90後”工作人員賀玉(右)向老師傅學習修復瓦片

“90後”工作人員管建玲在可移動文物修復室進行除塵作業

在可移動文物修復室,“90後”工作人員牛包春正修復鐵器

在壁畫文物修復室,“80後”工作人員海建宇專心致志修復壁畫。

在雲岡石窟五華洞,數字中心工作室的“90後”工作人員李澤華進行影像數據採集。

武周山南麓,一尊尊石窟巨佛,歷經千餘年的歲月風霜,依然風華絕倫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的雲岡石窟已有1500餘年歷史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造像5萬餘尊,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羣之一。2001年,雲岡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500多年來,雲岡石窟櫛風沐雨,造像不斷風化。爲加強保護,上世紀70年代起,有關部門對雲岡石窟展開大規模維修保護,經過幾十年不懈努力,雲岡石窟的穩定性問題基本解決,水害得到有效遏制,洞窟保存環境和保護狀態極大改善。近年來,利用數字化技術,文保團隊的工作重點已由搶救性保護,轉向預防性研究性保護。

如今,陪伴着古老雲岡石窟的是一支以“80後”“90後”爲主的文保團隊。石質文物修復、壁畫及泥塑彩繪保護修復、可移動文物修復、數字化技術採集……這些年輕的“文物醫生”,讓飽經風霜的石窟煥發青春,爲古老石窟留住“錦瑟年華”。

“走在雲岡石窟,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就是曾經雕刻石窟的一位工匠。”“文物醫生”孫波說,希望有更多人加入這個團隊,大家一起努力,留住雲岡石窟的“魂”,留住石窟背後珍貴的歷史。

本版圖片均由新華社記者 詹 彥、柴 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