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充滿未知的世界變局 如何打造企業韌性?

就如,許多企業在疫情期間意外發展新的商業模式,餐廳推出外送服務、飯店提供體驗行程,補教業則增加遠距教學的模式。疫情造成的經濟震盪,提供企業變革或轉型的機會,逆境中有人出局,也有憑藉企業韌性由逆轉勝的贏家。但想要培養有韌性,必須先突破既有的慣性。

改變既有的慣性

組織裡總是有一股想法「事情一直都是這樣處理的」,即使新科技應用能夠使事情變得更容易,但是信仰和行爲上的慣性,讓根深柢固的想法與組織得以長期存在。

組織慣性與個人慣性這兩股「抗拒改變」的力量,往往使企業陷入過去的成功與舒適的環境裡,而無法有效執行好的策略。就像政黨長期堅持的特定立場,無法與其他族羣溝通或是忽視外界的影響力,久而久之形成了策略障礙,最終仍須負擔錯誤決策的代價。

對於企業而言,外部資源所引起的慣性,更是難以克服,針對仍在賺錢但卻已經呈現衰退的事業,要如何改革創新,甚至是放棄轉往新的領域,端視領導階層的決心與魄力。

僅有好的初衷是不夠的

過去許多公司由盛轉衰的關鍵,在於企業未能適應外界變化,無法將慣性轉爲創新的動力,以致於錯失轉型的最佳時刻。

黑莓機的創辦人麥克過度執著於自己的成功發明,太多的信念卻沒有看到消費者喜愛正在改變,當2011年iPhone狂銷9千多萬支時,Apple晉身爲全球第三大手機商時,麥克2011年仍稱黑莓機是具代表性產品,企業、領袖及名人都在使用它。把焦點放在數百萬名現存使用者的鍵盤體驗,卻忽視了數十億潛在使用者對觸控螢幕的喜好。

令人感到唏噓的底片相機大廠柯達,縱使它已掌握外界環境的改變契機,在1975年研發出全球第一臺數位相機,也曾努力實行轉型策略,但多數資源仍投入在持續獲利的底片業務,出乎意料的技術快速變化,固守既有城池卻落得以破產收場。

在動盪的世局中,如何避免活在自己的象牙塔,創造未來創新價值,筆者建議可以從下列兩種思維思考尋找成功的道路:

思維一:逆向工程尋找成功公式

創新不是從無到有,成功也不是靠無限的創意,朗恩‧傅利曼(Ron Friedman)提出除了天賦與努力之外的成功之路,利用逆向工程法,大量蒐集曾經成功因應類似情境的組織案例,瞭解背後成功的原因,尋找它們共有的特色及潛藏公式,以複製加上個人獨特配方就會得到創新的恆等式。

燈泡不是愛迪生憑空創造,而是向Joseph Wilson Swan買下專利加以改良,而讓燈泡商業化。賈伯斯也曾說過:「創新=借用+連結」,模仿加學習能讓企業減少很多探索試錯的成本,大膽借用別人的點子更能驅動許多新的創意。

思維二:跨域思考突破現有盲點

跨領域的思維往往激盪出突破性的靈感,作家馬特·雷德利(Matt Ridley)曾說創意就是「思想交配」產生的結果。其實把不同領域的常見概念混合就能創造顛覆世界的創新,賈伯斯沒有發明MP3播放機和手機,但他結合兩者功能,因此誕生現在人手一機的iPhone。

危機總是突如其來,未知風險使得企業措手不及,企業面對瞬息萬變的經貿環境,除設想可能發生的情境未雨綢繆、更要維持靈活的供應鏈彈性,只有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不怕外力影響,我們曾挺過疫情、度過斷鏈風險,下一刻或許將迎向更險峻的挑戰,鍛煉出的韌性足以讓我們化危機爲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