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圈滿族名人 影響深遠

相聲名家侯寶林(左)爲滿族。(新華社)

老舍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取自豆瓣網)

雖說清王朝是百年前的事,但隨着京旗後裔在北京落地生根,據統計至溥儀退位時,漢族人仍佔「老北京」一大半,在漢文化中早已融入不少滿族文化,且細數文藝圈滿族名人,可發現其影響深遠。

在京劇、相聲、戲曲領域,許多大腕都是滿人,如相聲名家侯寶林、張寶華均是滿族,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爲正黃旗程佳氏後人,尚小云的父親尚元照則是漢籍旗人。滿清幾大貴族姓氏中,如鈕祜祿氏後人有國際知名鋼琴家郎朗;瓜爾佳氏則有大陸女中音演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關牧村。

堪稱最傳奇的滿族後裔則屬赫舍里氏,赫舍裡.英華曾發表同情戊戌變法的文章而流亡海外,被赦免後回國改名爲英斂之,創辦《大公報》和輔仁大學。英斂之的兒子英千里,在抗戰勝利後曾任北平教育局長及社會教育司司長,1949年臨時被被通知前往東單機場而隻身來臺,在臺曾任教於臺灣大學、輔仁大學,編寫過英文教科書,教過的學生包括余光中、白先勇及前總統馬英九。

臺灣人所熟知的作家羣體中,曹雪芹及老舍亦是滿族人,且老舍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對姑母的描寫,可知滿人「大姑子」的地位甚高,《最後的皇族》作者羅友枝也指出,滿清爲鞏固徵服者精英集團,滿洲皇家公主結婚後沒有失去孃家身分,而是使她們的夫婿也納入「內圈」。由滿、漢人對女性態度的不同,或可解釋了臺灣近來對「毒菇」的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