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朗東/學生穿制服 提升學習力?
文/溫朗東
學生穿制服的心理上的理由就更多元了。因爲只要假想中某種功能,套個理論進去就可以,要創造理由變得非常容易。一、穿制服的話,學生不必耗費心思想要穿甚麼,對學習有所幫助這個論點預設人類的思想力是有限的,大概就像是遊戲裡的MP值一樣的概念吧。把MP花在思考服裝搭配上,就沒辦法把百分百的點數放在課業上。順着這樣的預設,又有了新的問題要解釋:人類真的有能力把MP值每天都燒光嗎?談心靈的肌肉前先看肉體的肌肉吧,舉重選手必須透過長期的訓練,纔有辦法在一次舉重中耗費掉80%以上的力量。所以在心靈上,學生有辦法每一天都完美的消耗掉腦力嗎?其次,學生不去想穿甚麼的問題,還有髮型的問題,明星的問題,社交的問題乃至於戀愛的問題。如果學習本身不能成爲最有趣最讓人想投入腦力的事情,各式各樣可以消耗MP值的問題,禁得完嗎?再來,腦力可否因爲思考內容的轉換而被補充?如果不行,那爲甚麼數學課不擠在同一天一次上完,內容更爲連貫?如果科目的穿插轉換,對於學習來說可能是有幫助的,那麼花點MP想想跟學業無關的事情,是不是可以成爲腦力補充的方式?每年媒體都有非常無聊的滿級分學生訪談,裡面經常出現的是:念累了就休閒、運動、休息,再回去念。幾乎沒聽見有學生說無時無刻都要燃燒自己MP的。二、穿制服可以避免炫富首先,炫富跟學生身份有怎樣的衝突?爲甚麼社會人士可以買豪宅、跑車、名錶,學生不可以?炫富的本質是展露資本力,那麼,透過比較刺激大家去賺錢,錯了嗎?人的財富應該來自於他對於社會的貢獻,他能滿足社會越大的需求,就能得到更大的財富,如果社會貢獻跟財富收入不成正比,那是這個體制存在着問題。可能是人們的需求是淺薄的,所以造就了以淺薄致富的企業家;可能國家的稅制是不公的,所以富人透過資本的獲利無須負擔合理的稅賦;可能公平競爭是不存在的,資本產生了競爭的門檻,並且是先卡位先贏……無論如何,如果我們討厭炫富,那樣的情緒應該反應在對社會公平性的改革動能,而不是把校園假裝成財富平等的樣子。財富平等在校園中並沒辦法被制服掩蓋,制服以外的消費品,手機,球鞋。校外的消費習慣。零用錢的數量。同學家中的格局擺設。如果學生有能力解讀,資本無處不在。如果學生不在乎或者缺乏解讀力,那平等也不是因爲制服而到來。
▲景美女中黃色制服,曾被網站評選爲最美製服。(圖/資料照)
三、穿制服可以增加對學校的認同如果英勇的特種部隊會認同他們的制服,那麼,囚犯會認同他們的囚服嗎?如果制服之上存在着認同感,這種認同感很有可能是階級的:因爲我讀了一間比其他人好的學校,我穿了一件一眼就被認出是比其他人好的學校的制服,所以我有認同感。這種階級不僅僅出現在第一志願。第二志願比第三志願高,第三志願比第四志願高,以此類推。
如果一間成績不怎麼樣的學校學生也認同他們的制服,這表示這所學校具備某種令人緬懷的素質,可能是校風自由,可能是辦學誠摯,可能是風景優美……接下來的另一個問題是,不管制服所承載的學校情感是不是階級性的,那它是隻能附着在制服上的嗎?例如大學生,不存在對母校的情感嗎?非得透過制服--或是印着學校或系級英文縮寫的T恤,才能夠凝聚情感嗎?如果情感非得附着在某種共通的物件上,能不能是一個徽章、一枝筆、一隻畢業生的紀念手錶?在認同與遺忘的拔河中,採用制服的手段,究竟是讓回憶變得更美好,還是更不堪?或者問一個更玄的問題:一個畢業生要怎麼知道自己的美好記憶,是來自於制服的存在,而不是自己腦內的PS修圖機制?如果制服不在了,校園回憶就會變得蒼白?四、質疑制服的想法會影響學習這種說法的意思大概是:學習是一種體制內的行爲,透過認同體制才能強化學習意願,如果對體制不認同,例如對制服的質疑,那學習意願也會跟着下滑。更進一步說,「對體制的反思」是否爲教育內容的一部分?如果不是的話,那教育只有軍事訓導的功能,無法啓發人民自主思考的能力。一個國家必定要有服從的軍人,但是整個國家都是服從的軍人,肯定不是個有競爭力的國家。 如果學生不被允許思考體制的合理性,那麼,上班族也同樣的可以被所謂的職場倫理,禁止思考體制的合理性。最後,整個社會除了掌權者,沒有人可以思考體制的合理性。於是當掌權者濫權了,我們沒有足夠的人擁有足夠的思考工具去對抗他。五、製造「掌權者」與「服從者」的上下關係 爲何在校學生不能透過投票決定製服的樣式與存廢?制服的樣式,與其說是傳統,不如說是掌權者維繫權利的象徵。掌權者可以不必負擔舉證責任,說明制服存在的必要,卻能夠以高標準檢驗制服變更甚至廢除的論點。這意味着,教育的主體是校方,而非學生。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執法,掌權者得以強化自己具有權力的印象:畫出了界線,然後對超線者處罰。處罰的頻率越高,擁有界線的劃定權與執行處罰權就越明確。也就是說,透過頻繁的制服糾正行爲,掌權者的權力變得更清晰、更爲可見。
●作者溫朗東,東吳法律系畢。辯論人。曾從事房地產業、廣告業、政治業。以促進公共對話、社會政策的改革爲人生目標。原文張貼於作者的臉書,已獲授權刊登,以上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