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親手抱孫女 他用新療法戰勝纏身20年頑強幹癬
爲親手抱孫女,他用新療法戰勝纏身20年頑強幹癬。(示意圖/Pixabay 非新聞當事人)
乾癬又稱銀屑病,是一種慢性免疫失衡疾病,健保統計顯示每年約5萬~10萬人因乾癬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有助疾病控制,目前健保已將最新生物製劑納入給付,爲重度患者帶來生機。
「想把乾癬治好最主要是爲了家人,我最大心願是能夠抱着孫女享受含飴弄孫的快樂,」61歲的盧先生飽受乾癬困擾20年,病竈反覆發作痛苦不堪,在外還飽受異樣眼光及言語譏諷,被奚落是花天酒地才得見不得人的病。經商的他少不了應酬交際,但乾癬發作時全身佈滿乾裂皮屑不斷脫落,就算穿着長袖長褲,遞名片給客戶時袖管稍微上縮就會露出手部的斑駁膚況和皮屑,坐下時褲管稍微提高也遮不住雙腳皮膚慘況,總讓他侷促不安。
一開始盧先生積極求醫,問診足跡遍及大臺北、桃園,還跑到彰化,陸續接受多種傳統治療,包括使用口服藥物、外用藥膏並接受照光治療,但始終無法有效控制病情,乾癬不斷復發成爲夢魘,長期施打類固醇還造成腎臟功能不可逆的傷害,還曾因誤信偏方導致病情加劇,全身皮膚乾裂緊繃佈滿皮屑,一動皮屑就大掉落,有如移動雪人,太太每天跟前跟後清理滿地皮屑。
乾癬患者飽受一再復發之苦。(示意圖/Pixabay)
盧先生原本悲觀以爲治好無望,3年前升格阿公後,爲了抱孫女,他重新積極求診,自費接受最新生物製劑治療,病竈顯著改善,生活品質大大提高,更一圓抱孫夢,可以自在跟孫女互動,不用擔心自己的乾癬病竈讓孫女不敢親近阿公。3年來花在施打生物製劑的費用逾50萬元,他覺得很值得。
●乾癬嚴重恐危及生命 不可輕忽
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教授表示,乾癬是一種慢性免疫失衡疾病,因發炎導致皮膚細胞不正常增生,使皮膚搔癢、紅腫、脫屑、甚至滲血,控制不好的病患必須忍受乾癬週期性復發的痛苦;而且乾癬發炎狀態愈嚴重的病人,發生多重共病的機率愈高,包括肥胖、脂肪肝、精神疾病、憂鬱症、呼吸疾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乾癬性關節炎等。
「乾癬徘徊在緩解與惡化間,輕則造成日常困擾,重則危及生命。」蔡呈芳說,在生理上,乾癬患面臨病竈發癢及共病風險,心理層面則有社會歧視、人際互動及社交受影響,多數患者都有個性退縮的情況,交友及就業都困難。調查顯示半數乾癬病友坦言嚴重影響工作,也阻礙與伴侶的親密生活。
「乾癬病程一旦慢性化就難以根治,治療目標是將疾病控制到對日常生活完全沒有影響的程度。」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暨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醫師指出,及早並積極將病竈治療到愈乾淨,愈有利疾病控制,「一般而言,早期指的是確診2年內,」但她強調,病友不論罹病時間長短,都應保有積極態度,與醫師溝通出個人化最佳治療對策,延緩復發時程,她的病人盧先生就是積極治療的極佳範例。
評估乾癬病情有兩大客觀指標,黃毓惠說,一是乾癬面積暨嚴重度指數PASI(Psoriasis Area Severity Index,簡稱PASI),綜合計算乾癬面積及病竈紅、厚、脫屑程度,從得分評估病情輕重度,但計算複雜,因此建議病友可使用第2個指標、體表面積評估法BSA(Body Surface Area簡稱BSA),以手掌面積統計乾癬病竈覆蓋率,一個手掌大的面積等於體表面積1%,少於5個手掌大的乾癬病竈就屬於輕度、5~10個手掌大爲中度、大於10個手掌則是重度。
乾癬患者可用手掌面積統計身上乾癬病竈覆蓋率,掌握自身病情。(圖/ 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康健雜誌提供
現有乾癬治療包含傳統口服用藥、外用藥膏、照光及生物製劑,其中口服藥有影響肝腎功能的副作用,病患需要定期抽血檢查肝腎功能,如果經濟條件許可,生物製劑是較佳治療選項。
乾癬是一種慢性免疫失衡疾病,耐心治療仍有減緩的機會。(圖/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康健雜誌提供)
蔡呈芳說,治療乾癬的生物製劑上市已10年,藉調節免疫系統、阻斷特定發炎媒介,有效縮小病竈、控制病情、延緩復發。據健保給付規範,患者如經照光治療及其他系統性治療無效,且符合全身慢性中、重度乾癬,可申請施打生物製劑治療。目前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有8款,加上健保未給付的,總計有十多款生物製劑可選用,依病人體重決定施打劑量,不同品項有不同施打時程。
黃毓惠說,生物製劑的發展提高幹癬治療效果,患者重獲乾淨皮膚是可以實現的,但需病患耐心配合。臨牀上大部分患者病程超過10年以上才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已錯過較優時間點,呼籲病患及早治療。盧先生則爲經濟能力不佳的病患請命,希望健保放寬給付條件,讓病患及早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獲得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