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巨/請政治爭鬥遠離「能源戰場」

環保署日前舉行環評會議審查通過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資料照/記者馮建棨攝)

王明巨/爲現任臺大醫學院麻醉科教授,處理過數百件醫療糾紛,並曾任臺大醫院院長及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等職。着有翻轉醫療一書。希望翻轉思維,善用自動化、資通訊科技及人工智慧來因應臺灣未來20年高齡少子危機。

行政院長昨天(10月5日)在立法院宣佈有條件式的以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交換停止興建深澳電廠政策。並且對有人以「政治操作」深澳電廠這個能源問題不以爲然。

能源問題是攸關全國民衆付出的電費與生計、環境與健康、以及各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的最重要,而且也需要從各個面向來作專業評估的問題。

臺灣雖然土地排名世界137人口也只是第56名。但我們的發電量世界第18,人均發電量世界第8。每平方公里的發電量與碳排放,全部都是世界第一。

這麼多的電全是來自進口的能源。臺灣能源97%全都倚賴進口,進口能源的一半都拿來發電。臺灣能源倚賴進口程度,也是世界第一。

臺灣能源與發電,是臺灣經濟發展的命脈,更是全體臺灣人民的生存關鍵問題。

能源能不能穩定的進口?能源成本會不會太高?耗用這麼大量的能源來發電,會不會造成環境與健康的傷害?各種能源在使用上是不是安全?這些全都是必須考量的問題。

這些數字可以很明顯地告訴我們,臺灣土地小人口密但用電卻非常大。這些數字也提醒我們,臺灣的發電最好是能用少少的土地就能發出多多的電。因爲我們爲了要住上更多的人,將沒有那麼多土地可以蓋電廠來發電。

甚至還要考慮到各種能源用來發電之後,也都會產生各種能源的廢棄物。臺灣的土地很少,也將不可能有太多的土地能被用來處理這些能源的廢料

能源問題是如此重要但又如此多樣及複雜的問題。

能源問題本來,從來,根本就不該被政治操作。

能源與電力本來就該從成本低廉、穩定取得、不傷害環境與民衆健康、發電與廢料處理不能耗費太多土地以及使用安全這些面相來全盤考量。

行政院與經濟部的長官,可能很痛恨把能源作「政治操作」的人。只是很不幸地,把能源問題以「政治操作」到極致,不但是始作俑者甚至還以「絕食」的生命威脅的,正是現在的政黨自己。

不能一刻沒有電

如果撇開政治上的信仰,撇開「我是人,我反核」這種完全反智理性反科學的話語,真的只從能源本身該考慮的各個面相,來考慮臺灣這個四面環海,所有能源全要花錢進口,沒有鄰國可以互通有無買電賣電,發電量超大不能一刻沒有電,但又沒有地方蓋電廠,發電不能傷害環境與健康,甚至廢料也沒有多少地方去的島國,該用什麼能源來發電這個問題時。

能量與發電密度最大,完全沒有空污,碳排放也最少不傷害環境,只要美國賣燃料棒,進口一次可以穩穩地用一年半,40年間用過的廢料全部可以放在電廠裡面不會見人,成本最低最便宜的核能發電,當然是臺灣這個特別的國家的能源中,一定要有的選項。

只可惜,在2014年在大家疼惜民主前輩過去的犧牲,不忍他的生命與健康受到傷害的威脅之下。在政治動員的力量脅迫之下的政黨,就如同現在的執政黨一樣。在選舉與選票的考量之,將一個應該更理性討論的能源政策,向「政治操作」與「政治威脅」低頭,把核四龍門電廠1號機就此封存,2號機停止興建。

在2014年「政治操作」的政黨眼見「政治操作」發揮了作用。於是2017年以更進一步的「政治操作」把臺灣全部正在用的核能發電,已經花了3000億快蓋好的核四電廠,全部判了死刑。

只是沒想到因爲「政治操作」能源問題的政黨,卻因爲自己躁進的廢核政策開始嚐到苦果。在明知廢除核電,如果不蓋新電廠,不大量增加新機組一定會缺電的明確資訊之下。

執政黨先是抵死也不用沒有空污的核一2號機、核二2號機。反而讓污染空氣最嚴重,105年就該除役基隆協和電廠,硬是延役三年天天燃燒重油,來傷害基隆新北臺北人的健康。

最諷刺的是,2018年6月,寧可燒重油製造空污傷害大家健康,也抵死不用的核二2號機,終於因爲一定會缺電,而在停機600天之後重新運轉發電。

可憐所有的基隆新北臺北的同胞,你們白白多吸了二年重油燃燒之後的所有空氣污染物。

接下來執政黨爲了補足廢核之後的電力缺口,避免所有需要工業用電的老闆抗議。只好從106年開始在林口增加了240萬瓩的燃煤發電。

只好把基礎設施無比脆弱的大潭電廠,變成容量高達738萬瓩世界第一巨大的天然氣電廠。

只好硬是要把已經空置十年的深澳與海灣,變成一個只有白煙沒有黑煙的燃煤電廠。

更只好硬是吞回競選時爲了選票高喊的「藻礁永存」,一定要在觀塘興建工業港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

甚至還不惜以未來20年,每年至少增加1200億電費的方式,要來補助現在等於零的離岸風電產業發展。

甚至還不惜以耗用等於一個臺北市面積的土地、埤塘、屋頂、甚至墓地的方式,再花上1兆來發展2000萬瓩的太陽光電。更別提這些時有時無的風電與太陽光電可能對臺灣冬天不缺電甚至只發電少少的2000萬瓩電力的電網,因爲突然發電與突然停電所可能造成的傷害。

執政黨痛罵着別人對能源政策「政治操作」,讓執政黨想推動的各種發電方案都不能順利推動。

殊不知,正是因爲從最源頭的2014甚至更早之前的「政治操作」開始,臺灣的能源政策早就已經被執政黨自己的「政治操作」,弄的面目全非了。

我附上一張2025續用核電,與2025廢除核電,北部地區用電尖峰負載與電力供應的圖片。續用核電,所有的問題都能緩和下來或得到解決。廢除核電,2025北部地區的電力供應不但仍然困窘,而且非常可能缺電限電。如果深澳電廠真的不蓋,那缺電恐怕是必然。

在2025之前,還有中美貿易大戰後,大陸臺商要回臺投資的用電需求。還有苗栗南科路竹半導體廠商已經投資1兆2千億元而大幅增加的用電需求。

106年尖峰時刻南電中送了177萬瓩用電。中電北送最高338萬瓩用電。未來這些電在地就有需求,再要大規模北送也更加困難。

於是北部的電力需求,在廢除核電之後。不但一定要靠着不計一切就是要興建第三天然接收站,不計一切就是要蓋深澳電廠來發電提供更多的工業用電。

甚至就算連環評也根本沒開始,應該二年前就被拆光的舊重油電廠都仍然還在天天燒油,未來纔要新建的新協和天然氣電廠,也一定要在2025興建完畢全部就位。

否則就算2025天天火力全開,在大潭狂燒天然氣,在深澳狂燒「乾淨的煤」,北部地區也照樣會缺電。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於執政黨多年前的「政治操作」。能源問題,的確不該政治操作。

執政黨您們如果想避開對手的這一切政治操作,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您們有勇氣先從摒棄您們自己的「政治操作」開始,把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就在這個會期廢除。大家也不必費事舉辦公投。

然後開始好好討論臺灣能源的未來。我相信只要您們這麼作,能源問題就不再會是任何一次選舉任何一個候選人的討論焦點。

政治的爭鬥,如果能遠離能源這個戰場,所有臺灣民衆與企業,纔可能有安居樂業與擁有國際競爭力的一天。到底是臺灣重要,還是你們的政黨的理念重要呢?

看更多熱門評論》►油價髮夾彎 選前凍漲,選後補漲?►美中關係「全面緊張」►要知道葉克膜的是非看這裡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