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正視示警 走出最危險的地方

社評

經濟學人》雜誌以臺灣爲封面故事,稱臺灣是地表最危險的地方,美、中須慎防因臺灣而引爆戰火

《經濟學人》可能有些危言聳聽,但臺海緊張情勢升高,卻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前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在國會聽證就示警北京最快可能在2027年採取軍事行動,臺灣將首當其衝,剛上任的印太司令阿奎利諾更以「迫在眉睫」形容大陸攻臺威脅。

臺灣人戰爭風險意識偏低

國人對《經濟學人》的警示並非無感,《美麗島電子報》公佈最新民調結果顯示,臺灣民衆對於「解決臺灣與中國政治爭議,兩岸最終難免有軍事戰爭」,認爲「不同意」者降至相對低點54.2%,「同意」則來到相對高點39.6%,但仍然有6成民衆不相信大陸會對臺動武,戰爭風險意識偏低。

或許多數臺灣人認爲,兩岸政治關係雖然不睦,但經貿往來更緊密,北京應會考量經濟得失,不至於打破臺海和平。臺灣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開出紅盤,初估成長8.16%,創金融海嘯後的2010年第4季以來新高,臺灣對大陸出口依舊暢旺,絲毫不受兩岸政治針鋒相對的影響。經濟榮景不僅使國人對戰爭危機的迫近缺乏現實感,亦放任兩岸關係持續惡化。

然而,不僅《經濟學人》示警臺灣危局日本4月27日公佈2021年版《外交藍皮書》亦直指中國軍力增強及在東海、南海的活動,此成爲包括日本在內的地域及國際社會安保上的強烈關切事項,認爲「國際社會的力量平衡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爲防備臺海緊急事態,日本推進美日同盟一體化,以確保其周邊安全,但中、美在日本週邊海域緊張升高亦潛藏着日本被捲入軍事衝突的風險,此爲日本外交之兩難菅義偉內閣須持續採取避險。

在《外交藍皮書》中,日本仍將中日關係定位爲「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且未將美、日《共同聲明》言明之「臺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載入《外交藍皮書》,以顧及中日關係。中日關係雖因美日同盟一體化而急轉直下,但日本的經濟卻越來越依賴中國,日本財務省4月19日發佈的2020年度貿易統計速報顯示,日本對中出口佔比攀升至22.9%,首度突破2成,超過對美國出口,創下10年來新高,中國是日本出口及投資的重要市場。4月28日,日本國會批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此爲中、日、韓之間的第一個自貿協定,估計將推升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2.7%。

別盼美日爲臺灣挺身而出

若中、美對立升高波及經貿領域,恐影響日本經濟榮枯,日相菅義偉爲經濟計,應會築起防火牆,在對美協調的同時仍保有自己的節奏。日本至今未與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其他成員同步,因新疆人權問題制裁中國,更不跟進美國使用的「中國在新疆實施種族滅絕」等言論。日本近年雖高舉「價值觀外交」,但僅止於口頭,不似美國及歐盟常以此發動制裁,在對緬甸軍政府制裁上,日本亦態度慎重。日本認爲,制裁無助於區域穩定,且常適得其反,耐心的溝通、對話較制裁更有效。

日本駐中大使垂秀夫強調,將根據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繼續致力於構築穩定的中日關係。此外,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及外務省亞洲太平洋局參事官先後重申,日本將遵守《中日聯合聲明》及《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此兩項文件爲中日關係的基礎,日本無意制定《臺灣關係法》,明確對臺關係的法律分際,而將持續在「臺灣問題」上模糊以對,以免東海及臺海的緊張事態擴大。

爲臺海和平及穩定計,《經濟學人》認爲美國在兩岸間需要微妙的平衡,一方面讓北京確信華府不支持臺獨;但也要讓北京認知道,以武力改變臺海現狀將付出慘痛代價。其實,美國及其盟國支持的臺海「現狀」應與《經濟學人》所言相去無幾,副總統賴清德的「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與中國互不隸屬」之議,將重蹈陳前總統當年的失敗,使臺灣失去美、日等盟友的支持。

在美、中競爭下,民進黨千萬不可錯估形勢,認爲臺獨或「一邊一國」情勢大好,而將臺灣推向險境,坐實《經濟學人》所言「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兩岸衝突絕非美、日等友邦的利益,不能一廂情願盼渠等理所當然的爲「保臺」挺身而出,屆時臺灣恐淪爲棄子,近來美國「棄臺論」再起,是爲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