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拜習會後的臺灣系列二:樂見美中務實正視對方

社評

美中兩國領袖第二次「拜習會」在避免衝突的共識基礎上,獲致了拜登總統所說的「真正的進展」:美方達到恢復兩國高層軍事溝通、共同打擊毒品等目標;習近平在臺灣問題上展現積極的態度,要求美方將不支持臺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臺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美不支持臺獨 再保證

相較一年前峇里島第一次拜習會,這次美中領袖會談的安排、規格與調性更具正式「峰會」的性質,兩人的互動顯得更親切、從容自若,「坦誠、建設性」的會談不但使螺旋下墜的美中關係止跌回穩,更獲致若干「具體、有形」的成果。

原先一般認爲,即使會前雙方高層歷經多次溝通,拜習會不會有重大突破,也不會扭轉美中長期全方位競爭的趨勢,根本原因在於雙方利益與目標不同:美國堅持美中戰略競爭本質難以轉變,但習近平反對以「大國競爭」定義兩國關係,認爲地球很大,容得下中美兩國。

拜習會前,美方強調溝通管道暢通、負責任管理競爭、有效管控風險,避免導向衝突是美國的優先要務,恢復美中兩軍溝通管道更是重中之重;中方則呼籲美方放寬對高科技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及單邊制裁行動,對不支持臺灣獨立應做出更明確的「再保證」。儘管雙方存在深厚的歧見,但這次會談仍克服障礙,達成了多項具體成果,充分說明無論從世界局勢與美中雙邊關係來看,在和平共存、競而不破的共識下,兩國可以超越分歧,尋找出符合雙方利益的正確道路。

檢視拜習會的實質意義,需探究兩個問題,第一,會議的結束是否爲兩國關係新階段的開始?第二,雙方能否進一步發展長久、制度性的合作關係?抑或只是戰術性的妥協,使兩國領袖能暫時迴避當前所遭遇的國內及國際挑戰。

以恢復美中兩軍溝通而言,美國可說是傾全國之力,從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到國家安全顧問,經過大半年的呼籲、溝通,中國才勉強同意恢復自去年8月起,因前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灣而中斷的軍事溝通管道。中方基於機密性、機動性、主動性等需要,以及雙方缺乏互信,一直抗拒與美軍恢復溝通對話。拜習會後,記者詢問拜登是否信任習近平,拜登迴應「信任但要覈實」,可知雙方信任基礎薄弱。尤其拜登關切中共在南海、臺海的軍事行動,習近平質疑美國武裝臺灣的針鋒相對,顯示雙方軍事領域的溝通對話仍然充滿變數。

恢復軍事溝通 有變數

兩人都希望掌握議題主動權與主導權,進而在重建新秩序中取得更大話語權。習近平在美國堅持的恢復兩軍溝通管道做出重大讓步,展現柔軟的身段,卻在美方承諾的「四不一無意」基礎上,提出共同樹立正確認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互利合作、共同承擔大國責任、共同促進人文交流等「五根支柱」,作爲加強美中關係基礎,有意在美中雙邊關係及國際地緣政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相形之下,拜登固守美中戰略競爭基調,強調「投資、聯盟、競爭」抗中三部曲,捍衛美國與盟邦夥伴的利益、價值,以及美中負責任管理競爭,防止走向衝突、對抗或新冷戰,象徵面對中國崛起,美國自信仍處於堅實地位,而以外交見長的拜登更是佔據制高點,可以充分掌握美中關係走向。

拜登於休息時間迫不及待在X(原推特)發文,會後又在記者會中形容「這是我們最具建設性與成效的一次對話」,無非是要向美國人民及國際社會彰顯他努力所創下的外交成果。

美中關係千絲萬縷,牽一髮而動全局,拜習會雖有助於降低當前緊張、對立的形勢,但不會「重新設定」雙邊關係,在臺灣問題、科技與貿易戰、烏克蘭戰爭、以哈衝突等地緣政治問題上歧見仍深。第二次拜習會的成果,將面對兩個考驗,一是能否禁得起大國激烈競爭及國際局勢瞬息萬變、錯綜複雜的考驗?二是明年大選拜登能否連任?均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