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五國聯合聲明 大國共治新時代

社評

中、俄、美、英、法5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是核武大國,經過數月協商後發佈《聯合聲明》,強調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避免核武器國家間爆發戰爭和減少戰略風險是5國的首要責任。《聯合聲明》雖然不具約束力,但歷史也許將記載,2021年人類除了經歷新冠疫情肆虐外,也可能和世界大戰擦身而過。

管控核武避免戰爭

美國《華盛頓郵報》副總編輯伍華德與政治記者柯斯塔合寫的《危急關頭》一書獨家揭露:在川普總統任期尾聲,美國最高軍事將領米利爲避免川普失控攻打中國,曾兩度密電解放軍,還緊盯核武的狀態。

2021年確實風雲詭譎,10月初美軍和英軍共3艘航空母艦,與17艘來自日本、加拿大、紐西蘭、荷蘭海軍的軍艦,先後在沖繩海域與菲律賓海進行6國聯合軍演。解放軍也出動超過150架次戰鬥機、反潛機等各型軍機組成的機隊,出海到臺灣防空識別區西南角。不久又傳出美國核子潛艦康乃狄克號在南海執行任務時,撞上不明物體。去年6月,俄羅斯爲了驅逐在克里米亞海域出沒的英國軍艦不惜開火。年底俄羅斯在與烏克蘭邊界陳兵10餘萬,戰爭有一觸即發的可能。

整個來說,2021年中、美、俄3大國未必真的想一戰,但都在進行戰爭邊緣的施壓與試探。既然經過高手過招,隔空比畫一番後,已略知對方虛實與意圖,就可以坐下來畫分天下。5核武大國以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名義發表共同聲明,是在提醒其他國家,這5個擁有聯合國否決權特權及核武大棒的國家,有決心扮演21世紀國際秩序靠山的角色。

《聯合聲明》選擇在聯合國五年一度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前簽署,是有其宣示意義的,表示5國對於核不擴散的合作決心。大陸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介紹《聯合聲明》的重要意義就表示,5國理應以《聯合聲明》爲新的起點,增進互信,加強協作,爲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發揮積極作用。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署於1968年,是無核國家與5大核武器國家之間的一項協議,有190多國簽署,旨在防止核武器擴散,承認5國「合法」擁有核武的地位。其他3個擁有核武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迄今一直拒絕簽署該條約,而另一個實際擁核國的朝鮮更是譴責該條約。該條約本來定於本月審議,但由於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等因素被推遲舉行。

爲美國退位作準備

5國《聯合聲明》之所以能夠成功,背後與中、俄兩國在覈武器投射能力的進步有很大的關係,迫使美國願意在覈武的發展、應用與管制上進行大國合作。美國對於重返與《伊朗核協議》談判也有其需要,特別是拜登最近內政外交一無所獲,亟需一項外交成就來拯救自己低迷的民調與民主黨不振的選情。所以《伊朗核協議》將是此項聲明的試金石。

事實上,伊朗也希望儘快解決被制裁的困境。伊朗的經濟形勢非常困難,如果伊朗沒有達成協議,將面臨強烈的內部反應,可能會有社會起義的出現。伊朗不但在國際上將受譴責與更大的壓力,對周邊什葉派的影響力也正在衰退。5國聲明將對伊朗產生重大壓力,做出一定的讓步,讓美國重回談判桌。這個壓力不僅會出現在伊朗,也可能出現在朝鮮。所以朝鮮最近也有動作。據朝中社6日報導,朝鮮國防科學院5日進行高超音速導彈試射。

表面上,美中、美俄之間劍拔弩張,勢同水火,但事實上,全球治理方面還是有許多合作空間,可以互相投桃報李、利益交換。如果擁核大國真心願意處理核武的使用擴散問題,至少是一種和平的跡象。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大核武國家剋制核武使用,避免全面性、毀滅性的衝突,雖然有大大小小的代理人戰爭,至少維繫了近50年的冷戰和平。未來國際秩序可能會因爲這項聲明重新回到二戰結束創建聯合國的大國共治的精神,爲美國步下唯一超強後的世界格局預作準備,臺灣深處中美交鋒最前線,更要精準掌握情勢變化,妥爲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