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 印太進入戰略競爭新時代
旺報社評
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與東協(ASEAN)特別高峰會議」結束,拜登總統高調宣告美國與東協進入「新時代」,雙方並發表「聯合願景聲明」,承諾將目前的「戰略伙伴關係」提升爲「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但就會議過程與共同聲明內涵分析,印太區域在各國超前部署下,戰略環境確已進入「新階段」,但這場峰會不會改變美、中與東協間的經濟、軍事平衡。
陸外交反擊破聯合陣線
12、13日舉行的特別峰會,是45年來美國首次召集東協國家元首聚集華府,也啓動了拜登的「5月印太外交攻勢」,藉此向全球宣示,即使世界聚焦烏克蘭戰爭,印太地區仍是美國外交的優先要務,美國在安全及經濟領域繼續扮演領導角色,並持續加強對東協的承諾、接觸與合作,而這一切作爲的最終目標在建構更嚴密的圍堵中共網絡。
但在現實面,美國與東協間存在結構性差異,彼此理念、制度、目標、利益落差太大,難以完全磨合,特別是美國希望東協降低對中共的經貿依賴,投向美國懷抱是完全不可能的任務;同樣的,東協希望美國能提供市場準入的經貿誘因,拜登囿於國內政治考量也是愛莫能助。
根據統計,東協與中國大陸貿易總額去年達到8800億美元,是美國的2倍以上,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今年生效,中國去年更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而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在先,現又無意重返CPTPP,經貿領域成爲印太戰略中最弱的一環。拜登政府勉強擠出了一個「印太經濟架構」(IPEF),不具貿易協定的規模,卻對環保、勞工、數位經濟、稅務、反腐等訂出很多高標準,對許多東協國家而言「只有痛苦、沒有收穫」,各界原本期望美國在峰會中會正式推出IPEF,結果聯合聲明中隻字未提,應與東協國家反應冷淡有關。
另外針對中共在南海的領土主張與行動,聲明中只原則性表達,各國將致力維持區域和平、安全及穩定,重申「聯合國海洋公約」規範的自由航行與飛航權等,避免點名中國。聲明更迴避了美國鼓吹的「臺海安全穩定重要性」,顯示多數的東協國家無意介入美中對抗,在兩強中保持等距。
相形之下,大陸雖然擁有經濟優勢,卻面臨了外交及安全困境,特別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美國地位與影響力上升,國際輿論更不利於中國。爲了突破美國及西方國家的聯合陣線,中共也發起外交反擊,領導人習近平在「博鰲論壇」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外長王毅緊接發表「落實全球安全倡議,守護世界和平安寧」專文。
臺灣失去對世局反應力
習近平的全球安全倡議是個原則性的概念,王毅的論述則鎖定亞洲,明指堅決反對藉「印太」戰略分裂地區、製造「新冷戰」,反對藉軍事同盟拼湊「亞太版北約」,堅定維護東協在地區架構中的中心地位。美中針鋒相對,毫無退讓、妥協空間,在印太地區的戰略競爭進入新階段,美國東協峰會只是揭開序幕。
拜登總統首次訪問韓國與日本,首站訪問首爾,給足了尹錫悅面子,然後到東京出席24日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這纔是美國外交攻勢主力。中國雖處於相對不利地位,卻打破慣例,習近平先發制人,在尹錫悅勝選當天就致電申賀,並派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尹錫悅就職大典。
尹雖然親美、日,但基於北韓問題、中韓既有龐大利益等因素,不至於全面反中。大選期間,他宣稱將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但就職演說中卻迴避了這個中韓間最敏感的議題,可見一斑。
Quad及「美英澳安全協議」(AUKUS)是美國最重要的抗中機制,預期在Quad峰會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共擴張勢力範圍、乃至臺海安全等針對性議題都將浮上臺面,美方也可望在日、澳、印正面支持下,正式推出IPEF,一場外交主力戰即將上演,各利益關係國都嚴陣以待。
烏克蘭危機顛覆世界秩序,加速中、美、俄、歐盟的終極競爭,2022年將是動盪不安的一年,各國都在尋求最有利的政策與佈局,臺灣卻深陷疫情困境,熱衷內部權力鬥爭,失去對世局變化的反應能力,國家越來越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