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融冰不易 民進黨應感謝夏立言

社評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會見可望出任政協主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新任國臺辦主任宋濤,帶回輸陸農漁產品障礙有機會改善、大陸歡迎綠營人士交流、願繼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等正面消息。夏立言融冰不易,當務之急是珍惜兩岸春暖契機,防止「倒春寒」來襲。

大陸對臺吹和風

根據國共發佈的新聞稿及與會人士轉述,夏立言與王滬寧、宋濤會面氣氛和善、成果豐碩。陸方雖提及「解決臺灣問題」、「祖國統一」等詞句,但國民黨最疑慮的「一國兩制」、「民主協商」並未提出,反倒是國民黨傳遞臺灣基層民衆對農漁產品銷陸困難的訴求,得到陸方高層迴應。

夏立言此行發揮了溝通兩岸、維護和平、照顧民生的功能,這是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中的獨特價值和優勢所在,不必妄自菲薄,民進黨務必予以尊重。大陸高層藉由會見夏立言,也釋出了二十大人事調整後,對臺政策相應調整的新訊號,蔡政府同樣要予以重視。

顯而易見,大陸對臺吹「和風」主要目的,仍然是「團結中鬥爭,鬥爭中團結」,亦即爭取臺灣民間和在野力量的最大公約數,孤立臺獨。王滬寧重申第三份白皮書提出的主張:臺獨與和平水火不容。這句話直接否定賴清德在「務實臺獨」立場下的「和平保臺」,可謂非常之「硬」。但是,宋濤又提出只要承認九二共識就歡迎綠營來訪,爭取泛綠內部無意臺獨、追求兩岸務實交流的羣體,又可謂非常之「軟」。

從大陸近期致函臺灣民航局呼籲恢復航點,以及整團取消來臺弔唁星雲大師的動作來看,北京對民進黨或蔡政府的作爲的確有所變化,改變了「一刀切」,但也強調「軟硬結合」,目的是「團結大多數」、「孤立極少數」,甚至不放棄在綠營內孤立獨派、爭取更多認同兩岸和平的力量。如果陸方能更理解臺灣民意、改善溝通,或許紅藍綠三方產生良性互動和化學反應,在今年不無可能。

國共雖然恢復交流,但未來仍面臨許多不樂觀、不穩定因素。例如,陸方新聞稿雖然提及王滬寧轉達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問候,但並未按照馬政府時期慣例,將上述問候「點名轉達」至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不過,大陸未在國民黨代表團面前提到敏感、爲難的政治詞彙,也是對臺灣選舉政治和民意的體認,這和過去一段時間陸媒、學者或明或暗指責國民黨「暗獨」已經完全不同。

民共政策有交集

國民黨仍處於在野地位,國共關係的恢復要面對兩大挑戰:第一個是美中情勢緊張,若今年出現麥卡錫來臺等敏感事件,恐會加劇國共之間尷尬。第二個是藍營2024總統提名人選仍撲朔迷離,鑑於國民黨內不滿中共、要求兩岸路線靠攏綠營,始終是泛藍內部一股隱而不發的力量,不管力量有多強大,都會給兩岸關係帶來傷害,這一點不得不察。

民進黨對夏立言的聲討,固然出於意識形態和選舉利益訴求,但爲何在「抗中保臺」已如過街老鼠的當下,仍然可以維持高調的宣傳?這裡面浮現出臺灣社會經歷過去幾年的動盪,對大陸促統、反獨的政治軍事動作,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慮情緒。

從遠期政綱來看,北京會見夏立言時重申「祖國統一」、「解決臺灣問題」的政治目標,尚難說服臺灣人心,但從近期政策來看,王滬寧提出「儘早恢復兩岸交流正常化」與蔡政府主張「疫後健康有序的兩岸交流」,有不小的交集。因此,夏立言此行不是爲中共對臺遠景目標背書,而是努力讓兩岸在「恢復交流」上的交集更大、分歧更小,民進黨應該感謝夏立言纔對。

兩岸政治分歧的解決,需要經過長期的交流與互信的積累,透過實力與制度的競合,由人民作出自然的選擇。疫情捆住兩岸關係已3年,夏立言的融冰之旅,彰顯大陸願意擱置爭議,恢復兩岸民間交流互動的善意,這是民意所趨,也是維繫臺海和平穩定最有效方法,民進黨若順勢而爲,兩岸很快就能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