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貨運費險成薅羊毛新陣地?

近日,有女裝品牌創始人公開呼籲關注“強制運費險”,他認爲在電商平臺退貨率普遍高達60%的情況下,開通運費險還變成商家參加大促活動的強制性要求,爲商家運營帶來了巨大負擔。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確有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分享如何“薅運費險羊毛”的經歷。對此,不少商家呼籲對運費險的規則進行改造轉型。律師表示,這種做法屬於“騙保”,如果詐騙金額較大,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建議平臺及保險公司進行風險管理。

電商稱退貨率高達60%

茵曼創始人方建華髮文稱,退貨運費險初衷是爲緩解網購過程中因退換貨而產生運費糾紛,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本身是個好事。然而,隨着競爭加劇,平臺爲了吸引消費者,將退貨運費險逐漸變成了強制性要求,大大增加了商家的經營壓力。

“當前,電商平臺退貨率普遍60%左右,銷售到賬率僅30%左右,與三四年前60%到賬對比,形成巨大反差,真是賣了個寂寞。”方建華說。

方建華粗略算了一筆賬:服裝行業一筆退貨訂單,在沒有實際收益情況下要付出成本約15元,等於商家的廣告費,包裝物料、快遞費投入直接打水漂。如果按照銷售1000萬元,客單200元,保守算40%退貨,損失成本就高達30萬元以上,連帶成本每月損失過百萬。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在日常的銷售中,商家可以自行選擇是否購買退貨運費險服務,然而每逢促銷,平臺會以“強制退貨運費險”作爲門檻,商家必須自行購買運費險纔可以參加促銷。有商家抱怨:“電商平臺促銷活動越來越多,不僅是雙11、618這種大促,幾乎每個月都有各種名目的促銷活動。”

不僅是方建華,前段時間“某電商女裝商家吐槽退貨率高達80%”也登上微博熱搜。有網友爆料,自己的朋友在某電商平臺上賣女裝,618大促期間,僅10天創造了約1000萬元銷售額,但僅退款數額爲350萬元、退貨退款達到380萬元,剩下270萬元還是未知數。“618備貨就算尾貨能低價出完,估計也會虧五六十萬。畢竟人工、快遞、包裝、平臺服務費等都是成本。”

據透露,商家購買運費險根據預測風險率的不同而價格不同,保費成本一單通常在3元左右,如果系統識別預測風險率較低的,則保費會有所降低。有商家表示,運費險降低了用戶下單的門檻,提高了風險率,因而保費成本就成了惡性循環。“滿減和運費險太厲害了,最低價的83折,加上運費險,沒幾個類目扛得住。”

網傳各類薅羊毛攻略

北青報記者看到,在小紅書等平臺上,有不少博主教大家如何“薅運費險羊毛”的攻略。

用戶通過下單再退貨的方式,利用運費險的漏洞薅羊毛,賺取退貨快遞費與運費險賠償的差價。有的“羊毛黨”只盯着有運費險的商家下單,甚至不管是什麼商品,收到貨後立刻退款,比如寄回的運費是5元,而運費險賠付是12元,那麼一單就可以賺取7元差價。數量越多,賠得越多。

有商家最近遭遇了浙江某地區組團薅運費險的事情。“最近發現店鋪不對勁,全是義烏的過來拍了,到貨後就立刻退貨,自行寄回。義烏地區快遞費就一兩塊錢,運費險補貼8元。每天都是鬥智鬥勇的一天。”

羊毛黨還表示,選擇商家就選鄰近省市的,這樣運費便宜得多;有的還跟快遞公司達成了合作,運費降到了一單兩三元,一個月可以賺到一兩萬元。

方建華還說,有人專門租倉庫做起“薅運費險羊毛”的生意。這個生意大規模化操作,一天買一萬單,一單賺取運費險差價4元,單日可獲利4萬元,一個月可達120萬,一年賺過千萬,等於一家中型企業的年利潤。

對此,電商平臺方面暫無迴應。不過一家大型電商平臺曾表示,"退貨運費險"將成爲商家的加分項,和後續的流量扶持等政策掛鉤。可以看出,平臺依然鼓勵商家購買該保險。

有“羊毛黨”表示,“薅羊毛”的最大風險就是被平臺封號。有商家表示,平臺實際上也在打擊這類用戶,如果識別到其退貨次數和退貨率異常,會限制其消費權限,嚴重的會被封號。不過,註冊一個新用戶的成本非常低,羊毛黨們會用批發來的號碼不斷註冊新的電商賬號,繼續薅運費險。因此,不少商家也表示,新號“薅羊毛”的概率更高。

運費險的AB面

有觀點認爲,“運費險”的初衷是好的,提升了消費者購物體驗,同時,也擴大了商家的客羣,降低了消費者門檻。此前有數據顯示,2010年,根據某電商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退款交易糾紛中,有42%是由於買賣雙方對退貨郵費問題協商不一致產生的。

但是,單純“賣家版運費險”的設置,對賣家來說的確不太友好,比如不能針對單個商品設置,其次還陡然升高了退貨率和因此帶來的保費。分析建議,“強制運費險”該取消,商家和個人有權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否提供運費險的服務。

方建華就認爲,消費的本質是好品質、有創新的產品帶來消費價值;大量退貨不僅不利於消費體驗、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反而造成大量包裝物料浪費、打亂生產計劃、產生無效益成本支出,同時側面向潛意識裡灌輸了產品不好的印象。消費行爲的核心在於產品本身的價值。運費險的強制推行增加了商家的無效投入,佔用產品研發上的資源投入。當退貨率達50%時,一個成交用戶需要承擔另一個退貨用戶退貨成本;當退貨率達70%時,一個成交用戶需要承擔兩個退貨用戶的退貨成本,長此以往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消費者越來越難買到好產品。

律師說法

通過虛假交易騙保數額較大可構成犯罪

北京國謙律師事務所張永升律師告訴北青報記者,某些不法人員利用電商平臺上購物退貨可獲取運費險保險金與退貨運費差價的套利漏洞,通過虛假購貨,再借故辦理退貨的手法,不法獲取利益。這種行爲實際上是以非法佔有爲目的,通過虛假交易,故意製造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的保險詐騙行爲。其主觀動機不是真實購物,而是通過虛假購物再惡意退貨手段最終實現詐保套利的目的。

張永升表示,如果他們頻繁作案,騙保數額較大,即構成保險詐騙罪,電商平臺或保險機構應向公安機關報案,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因此建議針對這種情況,電商和保險機構完善保險理賠風控規則和預警措施,及時堵上漏洞,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2014年12月22日,國內首例“互聯網保險”詐騙案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通過在淘寶網註冊網店,採用虛假購物並投保運費險、編造虛假物流信息的方法騙取華泰財險保險賠款共計20餘萬元。最終“職業騙保師”以保險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6個月,並處罰金。對於騙保行爲,華泰財險等保險公司積極設計風險控制措施,通過大數據分析建立了反欺詐核心模型,識別多個涉嫌保險欺詐的團伙並追究責任。

本組文/本報記者溫婧

統籌/池海波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