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也能快篩 工研院:30秒掌握農地肥力

工研院開發「土壤肥力快篩檢測套組」,僅需30分鐘就能檢測出土壤中氮、磷、鉀的含量,讓農民給作物適宜養分,避免過度施肥又能保持地力。(工研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不只人需要快篩,土壤也能快篩!工研院開發的「土壤肥力快篩檢測套組」,僅需30分鐘就能檢測出土壤中氮、磷、鉀的含量,讓農民透過智慧影像分析爲土壤開立處方籤,給作物適宜養分,避免過度施肥又能保持地力。

工研院材化所經理黃靜萍表示,氮、磷、鉀是影響土壤肥力的3大要素,大部分農民是以經驗判斷植物特徵做施肥,若要知道土壤肥力狀態,農試所及農改場有提供免費的土壤肥力診斷服務,但需耗時1個月才能得知檢測結果。

爲解決國內農業施肥痛點,工研院自2019年與農試所合作,開發出「土壤肥力快篩檢測套組」,只要將土壤加水並加入萃取試劑,搖晃1分鐘等待反應,即得到融出氮、磷、鉀的澄清液體,再放入呈色盒後搭配呈色試劑,靜置30秒就能透過呈色反應輕鬆掌握土壤的氮、磷、鉀濃度。

此項技術特色在於萃取試劑的配方研發,讓即使是爛泥巴都能在短短30秒就能得到乾淨的萃取液,比起傳統沉澱法更有效率,並搭配專利呈色試劑及呈色盒的設計,讓農民在大太陽底下使用,都不會因光線或溫度而影響判讀情形。

此外,土壤快篩試劑更搭配智慧呈色判讀系統,農民只要將呈色液體拍照並上傳雲端,AI演算法會比對氮、磷、鉀的色階,透過大數據的資料更能一手掌握土壤肥力狀態,將比對準確率從肉眼判讀的5成提升至8成,讓農民掌握土壤肥力也能避免過度施肥,約可減少20%到50%的施肥量。

目前研發團隊已在高雄湖內、臺中神岡、雲林土庫等地,完成青花菜、玉米、花生、蘆筍、火龍果等作物的樣本實測,今年則選定恆春與洋蔥農民,進行長期的場域驗證,將透過長期蒐集檢測數據,連結地區、植株、土壤肥力和施肥的關係,建立完整資料庫平臺,提供農民精準的施肥建議,日後更能以大數據分析,協助臺灣農業大步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