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七號墜入大氣層,3.5億直接燒燬,爲何美國龍飛船能回收利用
前言
浩瀚宇宙,璀璨星空,是我們人類一直以來都想去探索的地方,那裡既神秘又令人心生嚮往,之後經過不懈努力,人類終於實現了這個夢想。
而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強,不斷地進行追趕,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就在11月17日,天舟七號完成了它的使命。
不過,很多人都好奇一件事情,那就是爲什麼天舟七號明明是花了3.5億造出來的,卻要直接銷燬,而不是重複使用呢?
設計理念與技術路徑
隨着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我國在航天領域上面的成績已經越來越出色,不斷將航天員送上太空,完成了一系列珍貴的數據統計。
相信在11月18日,大家都看到了這樣一條信息,那就是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結束了它長達十個月的太空之旅。
之後天舟七號已經受控再次進入大氣層進行銷燬,到此天舟七號的使命完成,告別“天宮”。
此次天舟七號可是帶着任務上去的,其中任務的一大亮點在於,天舟七號首次採用3小時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爲在軌航天員乘組“閃送”物資。
不過很多人在看到這樣的消息以後可能腦海中都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爲什麼天舟七號不能重複使用而是一次性呢?
先來看看天舟飛船的設計理念,在設計伊始,天舟貨運飛船的太陽翼就創造性地採用了玻璃纖維網狀結構的半剛性基板。
從一開始,天舟七號就確定爲一次性使用,這也就意味着,它無需考慮複雜的回收流程和昂貴的回收系統,可以將全部資源集中於提升貨運能力和可靠性。
其實不僅僅是天舟七號,從天舟一到天舟八全部都是這樣的設計理念,爲的就是出於安全和環保的考慮。
因爲在太空中飛行的航天器如果失控了,可能就會與其他的航天器發生碰撞,造成嚴重的後果。
除此之外,一些航天器在完成使命之後,還能飛行很長時間,這樣一來對於其他航天器來說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也正是因爲這樣,現在的衛星、貨運飛船在完成使命之後,就會進入大氣層,讓它們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
你知道嗎,天舟貨運飛船造價非常昂貴,根據我國發布的航天資料顯示,神舟載人飛船單艘成本8.5億元,而天舟貨運飛船單艘成本3.5億元。
不進行回收的另一個原因還是要考慮成本問題,當然如果要進行回收的話,在技術上是不成任何問題的。
對於天舟貨運飛船,我們的目標是追求更強的運輸能力,因此,從一開始我國就沒有打算進行回收,說白了就是一次性。
如果真的要回收,那成本可就太高了,比如必須要全面地進行“保護”,還要在裡面添加可控部件,這樣一來成本自然就高了。
要知道,太空環境與地面環境可是完全不同的,如果這期間有存在對地球生命有危險的細菌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樣一來,是不是覺得直接銷燬更好呢?可能有些細心的人就會想,我國考慮了這麼多,爲什麼美國的龍飛船卻可以回收呢?
可重複利用的先鋒探索
與天舟七號“一次性”理念不同,龍飛船的設計目標是實現可重複利用,它在完成任務後,會降落在海面上,經過檢修和維護後,便可以再次執行任務。
這種設計可以說大幅降低了單次發射的平均成本,提高了航天器的使用效率,龍飛船作爲現役貨運飛船中的佼佼者,這個設計可以說非常棒。
要知道,一次性使用成本是很高的,很顯然,龍飛船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成本問題可是人們嘗試航天器回收再利用的最直接考量。
而且重複利用路漫長,龍飛船的重複利用,給各方帶去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和期待,也打開了另一扇新的大門。
龍飛船還需要配備複雜的隔熱系統、降落傘系統和海上回歸系統,這些都增加了飛船的重量和製造成本。
除此之外,回收後的飛船還需要進行全面得到檢測和維修,這樣一來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龍飛船的設計理念,體現了美國航天工程追求技術領先性和長期投資的特點。
其實說到最後,天舟七號和龍飛船的設計理念差異,最終都指向了經濟層面,航天工程從來都不是一項廉價的工程,而是一項十分偉大,決定國家未來在航天領域地位的大工程。
我國和美國在貨運飛船設計理念上的差異,反映出了兩國在航天資源配置和發展策略上的不同選擇。
不管怎麼說,我國在航天領域的成績已經越來越好,從當初的落後到現在的領跑,我國不斷在提升自身的實力。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設計理念,所追求的目標也不同,就拿美國來說,他們在航天領域的成績一開始確實領先,然而,這些年的美國卻是將思想停留在以前,不懂得創新。
這也就導致了美國航天事業在原地踏步,止步不前,反觀我國,不聽創新,研究人員不斷進行探索,最終趕上美國,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製造”的崛起。
對於我國來說,建立自主的空間站是我國航天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實現我們心中的目標是我國一直以來的堅守。
結語
無論是天舟七號的一次性設計,還是龍飛船的可重複利用設計,都必須要考慮到對太空環境的影響。
中美兩國的設計理念,反映出了兩國在航天領域所追求的不同,這兩種策略各有各的優劣,但同時也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成功。
相信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國在航天事業上將會更進一步,推動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