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新型「生物農藥」靶標 陸兩科學團隊發現植物免疫啓動新機制

陸科學家兩團隊發現植物免疫啓動新機制。圖爲何祖華團隊在田間試驗。(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北京時間2024年11月8日凌晨3時,以「背靠背」形式,線上發佈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不同團隊的兩項重要科研成果。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何祖華院士團隊、張餘研究員團隊,復旦大學高明君研究員團隊以及浙江大學鄧一文教授團隊合作完成了題爲〈A canonical protein complex controls immune homeostasis and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經典蛋白複合體調控免疫穩態與多病原菌抗性)的研究成果。

另一篇題爲〈Activation of a helper NLR by plant and bacterial TIR immune signaling〉(植物和細菌免疫訊號介導植物細胞內免疫受體的啓動)的研究成果,來自分子植物卓越中心萬里研究員團隊。

這兩項研究成果,共同揭示了一個在不同植物中保守的由小分子pRib-AMP和蛋白複合體EPA介導的免疫啓動新機制,爲植物病害防控提供了新型「生物農藥」靶標,對促進中國大陸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維護生態環境,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新民晚報》報導,「兩項研究成果共同揭示了一個在水稻和擬南芥中都保守存在的免疫啓動新機制,對促進中國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維護生態環境,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副主任張餘研究員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中,都出現了徐煒瑩的名字。她所起到的是「中間橋樑」的重要作用——看清分子結構。張餘說,結構生物學能說明科學家「眼見爲實」,看到解析的結構能說明科研人員真正理解在植物身上發生了什麼。目前,中心已有五支結構生物學團隊提供科研支撐。

「團隊間有過交流,但沒想到這麼巧,能在同一天發表。『背靠背』的形式也提升了科研成果的關注度和影響力,非常高興!」萬里表示。

鄧一文透露,下一步團隊還會盯住相關蛋白,來看看在另一種農作物玉米里,是否依舊具有廣譜的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