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富民興村

江西省永新縣澧田鎮梘田村是遠近聞名的“千年醬村”,全村近三分之二的村民會制醬,產出的醬蘿蔔、醬姜、橙皮、蜜茄等合稱“和子四珍”。永新“和子四珍”製作技藝,於2008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被評爲國家“非遺工坊典型案例”。

“10個醬鉢收入大於1畝農田。”梘田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如算了一筆賬:1畝水稻收成500公斤,不去成本也只有1000多元收入;一個醬鉢可產醬姜5斤,按市場價每斤40元計算,除去成本18元,10個醬鉢淨賺1800元。

近年來,永新縣大力實施“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振興,鼓勵澧田鎮培植壯大“舌尖上的非遺”產業,連片打造梘田、西陂兩個特色醬村,形成特色產業原產地示範區的集羣效應。

看得見的利潤,吸引了一批本土能人領頭創業。村裡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統一挑選原料,統一生產加工,統一商標銷售,提升產品質量,拓寬銷售渠道,走出了一條“舌尖上的非遺”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之路。

如今,梘田、西陂兩個村600餘戶村民中,七八成農戶以生產“和子四珍”爲主業,2023年已形成初加工600萬斤、成品200萬斤、年總產值超5000萬元的致富產業,戶均收入17萬元,“醬鉢鉢”成了名副其實的“錢鉢鉢”。

爲延伸產業鏈條,2022年,江鎢集團駐村工作隊與梘田村“兩委”協商,決定引進優質白蘿蔔品種,建設“上游車間”。2023年白蘿蔔種植面積200畝,產量達100萬斤。“自己種的蘿蔔,比買來的要好,原料成本降低不少,現在是供不應求,今年肯定需要多種點。”李志如說。

澧田鎮黨委書記金曉軍表示,將利用駐村工作隊爭取的100萬元資金,與合作社共建烘乾房,日烘乾量可達25噸,徹底解決村民“靠天曬醬”問題。同時,進一步開發小包裝休閒食品和醬製品美食,擴大醬製品食材使用範圍,打響“和子四珍”品牌。 (經濟日報記者 賴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