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衣毒藥!國中生竟成電子煙販售主力 IG成溫牀

董事基金會今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新興煙品青少年危害。(陳人齊攝)

許多國中生已成爲電子煙、加熱煙的販售主力,在IG上貼文販賣。(陳人齊攝)

許多國中生已成爲電子煙、加熱煙的販售主力,在IG上貼文販賣。(陳人齊攝)

電子煙商產品包裝糖果果凍、潮T等形式販售,家長老師難以察覺。(陳人齊攝)

暑假一到,國內加熱煙、電子煙在青少年族羣間的流通情況卻也越來越嚴重,董氏基金會今天指出,有家長髮現就讀國中的孩子班上竟有多名同學在IG(Instagram)上當販賣電子煙的下線,透過張貼軟糖」、「果凍」、「潮T」、「貼紙」等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式販售,讓人防不勝防,呼籲政府能重視新型煙品的危害加以管制

董氏基金會日前接獲家長投訴,表示自己的兒子在學校因同儕關係染上吸食電子煙的惡習,才抽幾個月鼻子皮膚就發生嚴重過敏,看醫生都不會好,沒想到兒子反倒說,「電子煙只是霧化而已沒有關係,而且味道香香的,很快就散去,也不會被發現」,讓家長相當頭疼。

家長指出,自己就讀國中的女兒說,班上有多名同學會在IG上轉發「某某同學在IG賣電子煙」,且多毫不遮掩,這些IG貼文大多是用「果凍」、「貼紙」、「潮T」等包裝吸引學生點擊,但事實上都是在賣電子煙與煙油

販售電子煙年齡層下修 今年以國高中生爲主力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表示,去年電子煙商大多吸收大學生作爲下線,於社交平臺上販售,沒想到今年年齡層已下修至以國、高中生爲主力,情況相當讓人擔憂。

林清麗說,調查後發現,許多年輕人第一次使用電子煙是自己去買,但第二次在實體店面購買時,就有一些人會被吸收成下線,開始於網路上幫忙傳遞訊息,而這些貼文往往都是用「果凍」、「貼紙」、「茶壺」、「牙膏」等代號包裝,例如「果凍」就代表是多種口味的電子煙禮盒,「貼紙」則代表各自單一口味。

國內將電子煙定義爲非煙品 荒謬至極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認爲,衛福部在菸害防制法中對於電子煙、加熱煙這些新興煙品的管制力道不足,他說,在國際上對電子煙的定義就是Electronic cigarette,也就是電子香菸,但臺灣卻稱爲「類煙品」,其中「類」就代表不是,將電子煙定義爲非煙品,根本是荒謬至極。

姚思遠說,政府規範類煙品,基本上是認定電子煙是用一些機具設備,來讓人模仿煙品的使用,「但問題是在使用電子煙時會吸入尼古丁,怎麼還會叫做模仿煙品使用?」質疑政府在做這樣制定時,完全是受制特定的法律專家、醫學專家的想像框架

另外,姚思遠也質疑,菸害防制法中未出現加熱煙或電子煙的文字,政府未來要如何管制?就連世界衛生組織(WHO)、香港都將這類產品稱爲新型煙品或新型吸菸產品,現在國內若不禁止,未來只會後悔莫及。

新型煙品尼古丁與紙菸不同 成癮性更強

臺北榮民總醫院醫部賴志冠醫師說明,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新型煙品的內容物爲何?但事實上所謂新型煙品就是先進的尼古丁傳輸設備,這類尼古丁較傳統尼古丁不同的是,它會轉換成尼古丁鹽,作用更強、更快、成癮性更高。

賴志冠說,根據國健署統計,去年國、高中生的電子煙使用率較前年成長約6至7成,而電子煙商大多宣稱各種口味的電子煙香精,就像是精油一般可讓人放鬆,且符合人體食用標準,但事實上人體呼吸道與腸胃道結構不同,就算可以食用,只要吸入到肺部劑量過高,仍會造成相當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