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預算增加 羅文嘉:讓海基會同仁光榮感與效率大提升

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親上火線迴應預算增加問題,也就兩岸兩會恢復協商指出,「在此刻明白就是中國大陸當局已經直接否定了有各自表述這個空間」。(記者廖士鋒/攝影)

海基會預算案日前曾引發爭議,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羅文嘉20日親上火線迴應,並詳細解釋海基會預算增加背後有哪些新的業務規劃,自己到海基會的責任就是「讓海基會同仁一起把單位的光榮感和能做事的效率大幅提升」。但就與大陸海協會交流必須面對九二共識這項議題上,羅文嘉則強調「在此刻明白就是中國大陸當局已經直接的否定了有『各自表述』這個空間」。

羅文嘉20日下午在海基會背景說明會上指出,海基會有三大任務,包含服務、交流、協商,「我來到海基會這4個月,我跟全體的海基會同仁一致的目標,這三個工作都要努力的往前走」。他來海基會的責任就是「讓海基會同仁一起把單位的光榮感和能做事的效率大幅提升,效率要提升,業務自然會增加,業務增加,預算也會增加」。他強調海基會不會畏懼、怕事,「我們覺得拿政府多少的補助就要做出比原來補助更多效益的事情」。

他澄清,目前的三個方向,第一是要調整海基會的財務結構,他跟陸委會主委邱垂正經過討論之後有個共同想法,就是把陸委會對海基會的補助提高爲70%,另外30%由海基會自籌。他認爲,海基會的費用本來就應該來自政府預算,「一旦募款,海基會業務涉兩岸業務比較敏感,人家爲什麼要捐錢給你?捐了錢之後,如果他有另外的想法跟目的,想要影響政策,我們如何自處?」。

他透露海基會實際增加預算是大概4,000萬,其中有一半將近2,000萬是用在配合政府的調薪,另外一半,首先用在針對臺商子女夏令營、冬令營,此外則是對「中國釋讀」,他強調不能忽視對對岸的瞭解,要更加準確掌握有關中國大陸不管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種情勢的資料和演變,也願意把這些取得的資料和社會各界溝通、共用,強化大家對兩岸政策、中國現況的瞭解,避免各種可能的風險。

他表示,海基會將做的「屬於情勢分析,它不是那麼長篇大論」,例如對中共懲獨22條、陸客到金馬的判斷與影響,而除了對於情勢的掌握,「國內各單位的橫向聯繫海基會也要積極參與」。

本報記者詢問,爲何會認爲拉高政府補助比例,有助於推動兩岸交流與協商?尤其海協會2016年5月已表態,只要海基會得到授權向海協會確認九二共識,就能恢復兩會協商,而大陸各單位在當前情勢下是否很難放棄其他現有與臺灣民間交流的機會,轉而到海基會?

羅文嘉對此表示,「政府預算補助佔海基會的預算比例的結構,不是兩岸交不交流、協不協商的關鍵」,重點是對岸堅持海基會必須先接受一箇中國九二共識,只要海基會接受這個主張,可以立即恢復所有的交流,「這纔是問題」。

他強調,如果我們接受了一箇中國以及九二共識,而這個九二共識「不是國民黨或是有些人認爲的,九二共識是一箇中國各自表述,也許在某段時間,有人認爲一箇中國各自表述是存在的,但是在此刻明白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大陸當局已經直接否定了有各自表述這個空間」。「當沒有各自表述的時候,九二共識就只剩下一箇中國,這一個中國是哪個中國?當然不是中華民國了」。他指出海基會不可能接受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的交流,不可能接受爲了交流放棄中華民國主權。

至於「中國釋讀」似乎與其他的單位有點重疊,除了陸委會,像是亞太、遠景基金會、臺灣民主基金會、國防安全研究院,還有學術研究單位、各種研究協會都有類似大陸研究的機制或者業務,但對此羅文嘉強調,海基會的業務跟其他部位一定會有重疊,因爲「對象都一樣」,「但是角度跟視角不見得一樣,海基會有自己特殊的經驗跟特殊的機關的基本任務跟主張,「我不認爲有國內有任哪一個單位能夠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