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價大跌 反映供過於求

天然氣價格下跌,燃氣發電排擠了污染性較高的燃煤發電。(路透)

景氣榮枯循環向來是經濟的一大特色,碳價市場也不例外。歐洲碳排放成本過去一年來崩跌,將爲未來碳市場供應吃緊埋下伏筆。

金融時報報導,去年2月以來,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TS)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額市價跌到每公噸僅52歐元(約57美元),反映市場供過於求。

一大原因是:歐盟境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大減,據商品數據與分析公司ICIS估計,今年將降到12億公噸,低於2022年的14億公噸。

此外,由於歐盟大舉標售排放配額以籌措綠能轉型經費,歐盟各地尚未使用的碳排放配額仍很多。

歐盟境內排碳量大減,主要與景氣循環有關。近半數ETS排放來自工業界,而能源價格高漲限縮了工業生產活動。但隨着歐洲經濟重拾動能,日後碳排量可望恢復成長。

其餘的ETS排放大多涵蓋電力部門,其中再生能源發電所佔比率已經提高。基於天然氣價格下跌,燃氣發電排擠了污染性較高的燃煤發電。2021年至2023年,電力需求下滑將近17%,是2022年價格飆漲導致的後果,景氣一旦改善,可扭轉頹勢。

凡此種種,彌補了減排進展溫吞之不足。2026、2027年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估將與今天差不多。將來,隨着可得的碳排放配額減少,歐盟碳交易市場很可能面臨供應吃緊,估計缺口在數億公噸之譜。歐盟已承諾在2030年之前,把ETS排放配額的供應量縮減62%。

目前的低碳價,將會加劇將來的市場緊俏,因爲行情低落減輕了各界投資碳捕捉、氫能等新減碳技術的壓力。以碳捕捉技術爲例,碳價必須漲到每公噸100歐元以上,才能提供夠多誘因。

市場不完美是司空見慣的事,但行情波動在碳交易市場尤其令人憂慮,因爲碳交易市場理應傳達一個訊號:獎勵結構性、長期的減碳計劃。

歐盟已推出旨在逐步吸收供應過剩的系統。目前碳價大跌的教訓是,市場機制仍太過笨重,不足以提供去碳化所需的刺激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