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標線人行道有褒有貶 議員:沒防撞1年違停1052件

臺中市新興標線型人行道,行人權益與居民停車難兼顧?市長盧秀燕說,可參考設置實體防撞並美化。圖/交通局提供

臺中市議會今進行「人本交通」專案報告,市府交通局在不易設置實體人行道路段,規劃標線型人行道,區分行人及車輛用路範圍,目前已設167處,頗獲好評。但議員也質疑,標線型人行道缺乏實體阻擋,行人安全堪虞,另標線型人行道去年違停案件取締1052件,行人安全與居民停車權益應兼顧。

交通局說,市府在相關道路配置規劃持續留設行人空間,選定部分不易設置實體人行道路段,規劃標線型人行道。爲避免標線型人行道設置後,影響附近民衆用路權益,市府規劃時一併留設機車停車空間、公車避車彎等設施,後續將邀集相關單位會勘,收集地方民意評估設置實體阻隔設施,兼顧行人及住戶權益達雙贏。

交通局、建設局近日選在福星路等處試辦商圈人行專用道,重新規劃並調整車道設置,闢出700公尺人行道,提供學生、民衆通行空間,同樣的標線型人行道設施,在各區已設置167處。

議員黃馨慧說,西屯區逢甲商圈福星路是公認「難走且危險路段」,汽、機車多、騎樓不平,缺少人行專用道,導致行人、推嬰兒車家長穿梭車陣,易發生危險事故,在此試辦標線型人行道,值得肯定。

議員吳佩芸說,過去5年來,臺中市每年的行人死亡數都位居全國前3名,標線型人行道去年整年違停裁罰數破千件,行人交通環境嚴峻,市府應參考日本、高雄的經驗,研擬實體阻隔的改善措施。

吳佩芸指出,僅用綠色鋪面區隔,很容易造成車輛違停,去年標線型人行道違停裁罰達1052件,她認爲這就是沒有實體阻隔的缺點。吳佩芸說,日本有很多標線型人行道,在人行道邊緣設置路緣石與欄杆,避免違停更保障行人安全。市長盧秀燕市長迴應,市府會參考且更美化。

行政院盤點危險路口,去年全額補助1.2億在臺中要改善63處危險路口,將在今年底完成;2024年至2027年,中央再編列400億,分4年期推動「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劃」,臺中已提報48案審查中,總金額超過10億。

議員張芬鬱則要求盧市府投資改善交通硬體建設,而非中央補助推動,臺中纔要動。她另建議盧市長在指示專責窗口整合路況改善時,納入公所和里鄰長在地方的意見,才能更貼近市民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