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做到退休只調薪3千… 政大教授去香港9年漲20%
▲政大新聞系退休教授羅文輝,到香港中文大學9年薪水漲20%。(圖/翻攝自香港中文大學)
臺灣高教的薪資不如人已經不是新聞,政大新聞系退休教授羅文輝就表示,他在臺灣24年只漲過一次3千元薪水,但到了香港中文大學9年,薪水已經漲了20%;臺灣的經費來源太少,而且是用學校分,在香港卻是學校、學院、書院都有經費可以申請,資源充足,研究環境也是不同層次。
香港由於曾身爲國際貿易市場,加上地狹人少、迴歸大陸等影響,從20年前便開始以「招收國際人才」爲目標,經營到今天,大家提到「香港」,都會想到金融、商業、國際化;大學裡的老師也常向外地聘請,學生更是以國際學生爲主,以臺灣爲例,8所香港公立學校裡,就有包含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來大學博覽會招生。
羅文輝是政大新聞系的退休教授,在美國密蘇里大學拿到新聞博士後就回母校任教,也擔任過系主任、傳播學院長,但在他1985年開始教書、一直到2009年退休時,薪水只漲過3千元;退休後,香港中文大學聘請他到新聞傳播學院任教,到現在9年,薪水已經漲了20%,對比現在的臺灣,卻只比7年前漲了8%,真的差很多。
據瞭解,香港的公立大學教育經費,是經由特別設置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來覈定,教資會性質屬於諮詢委員會,獨立於教育當局之外,權威性跟公信力都比臺灣的「學術人士審議委員」高了許多;目前每3年發放1次「整體補助金」(Block Grant),平均佔每間院校的整體收入超過40%。
另外,香港的私立大學必須自籌經費,也因此,教育經費可以非常集中在公立大學上,但同時,公立大學的募款能力也十分嚇人,1年至少可以募得2億港元(約臺幣7億4千萬)。
另一個非常特別的是,來臺招生最積極的香港中文大學有「書院制」,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活動、通識教育等,等於書院就是學生的另一個家,建立起關係密切的羣體、歸屬感;書院可以有自己的資產,也可以申請經費,既屬於學校、又是半獨立個體,而這樣的歸屬感,正是許多校友畢業之後還不斷回校捐款的原因。
▲大學經費會影響學生的入學意願、優秀教師來的多寡。(圖/資料照)
羅文輝認爲,頂尖的大學需要頂尖的學生跟頂尖的老師,臺灣不管是學生來源、還是老師來源都比較本土化,導致薪水或研究環境也不適合國外的頂尖人才來任教、來讀書;另外,臺灣的經費只有科技部補助、以學校爲單位區分,但香港包括學校、學院、書院都能申請經費,不用再等學校分配,更能呈現各系的特色。
不過對於臺灣人才流動,包含羅文輝、還有剛受到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挖角的康仕仲等教授,都認爲臺灣的人才有外國學校要,是代表臺灣優秀,「以往臺灣流動太少,出不去也進不來,現在只是開始流動了而已,除了看到出去,也要看到有更多人進來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