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少子化》薛承泰/與其拿錢跟美國軍購 倒不如鼓勵生育

內政部指出,新冠疫情是造成臺灣人口負成長原因之一。(示意圖/記者林敬旻攝)

薛承泰臺灣大學教授

2020人口新紀錄

2020年人口刷新兩項紀錄,第一,人口首度發生「自然負成長」,出生數少於死亡數達八千人;原因不是死亡人口增加,而是出生人口大幅下降。儘管去年有疫情,死於新冠病毒只有七人,因爲是暖冬,死亡人數反較2019年少了三千人,否則「生不如死」的差距會更大!

第二,去年16.5萬的生育量破了2010年16.7萬的紀錄。2010年生育量破底是可預期的,乃因該年是虎年又正值金融海嘯期間,加上2009年逢黃曆上的「孤鸞年」結婚對數大幅減少,也會影響2010年的生育。

相對地,2020年一至十月的寶寶是2019年懷孕的,當時正值總統大選,宣稱是近年來「經濟最好的時候」,居然生育量大幅滑落,比前一年少了一萬二千五百個新生兒。這個現象凸顯出,除了經濟,非經濟因素也很重要。

▲ 學者分析,「非經濟因素」也會影響臺灣出生率。(圖/資料照)

移民有用嗎?

高齡少子趨勢下,爲維持合理人口數量與結構,各國除了鼓勵生育,大概就是移民了。其實,臺灣自1998年開放通婚以來,婚姻移民至今仍留在臺灣者至少有56萬人,也生下了五十萬以上的「新臺灣之子」,對臺灣人口已經做出了貢獻。

臺灣長期以來,多數的年份呈現遷入多於遷出的現象,即所謂的「社會正成長」,而婚姻移民爲遷入的主流。儘管政府政策是希望能吸引高階白領或技術人員來臺,可是數量一直很有限,即使他們來到臺灣和國人結婚,許多是把優秀的女性同胞帶離臺灣,在臺灣安家落戶並不多。

去年一整年我國疫情控制良好,國人的日常生活並未明顯受到干擾,足稱防疫模範生;再加上世界第一的健保制度,所形構醫護安全網,往往有利於我國在國際的排名。照理說,這是吸引海外僑胞歸國落戶最好的理由,尤其在疫情並未有消弭的跡象下,是最好的機會遷回臺灣。

可是,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遷出居然比遷入多了三萬四千人,「社會負成長」創下近二十四年來的新高,人數僅次於1996年的飛彈危機。我們可以理解,遷回臺灣人數因疫情封關的關係,比往年少了許多;可是國外疫情不是比較嚴重嗎?何以遷出數還創下十年新高?內政部應去了解,這些國人究竟是遷到那些國家?爲什麼?

▲ 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臺灣遷出人口比遷入多三萬四千人,「社會負成長」創下近二十四年新高。(圖/記者季相儒攝)

趨勢下的脆弱人口與家庭

人口負成長趨勢下,住屋需求應該下降,房價沒有理由上揚纔對;且全臺有近九百萬住戶,空屋卻有90萬間,也顯示供給已經過剩!可是房價仍是居高不下,都會地區房價與所得比更是偏高,成爲年青人經濟壓力的主要來源。

試想,一個年青人若月入三萬元還需付房租,能養活自己已很勉強,怎會想到結婚生育呢?就算月入五萬以上,在現代的消費與享樂主義下,要存足夠的錢貸款買房也不容易啊!

如果是來自中下層或「脆弱家庭」情況則更糟。最近臺中市就出現「五寶爸」與「七寶單親媽」,因爲經濟負擔重,家庭長年陷於困境,甚至導致不幸;遑論在高齡化趨勢下,有越來越多乏人照顧的獨老,急需社會安全網的保護。

M型社會來了嗎?

衆所周知,美國QE帶頭印鈔,熱錢在全球亂竄,銀行利率又偏低,於是購置不動產即可保值,甚至以錢滾錢。

重點是,誰是贏家呢?只要觀察最近臺灣股市即知,這一年內持有臺積電股票,已從一張30萬衝到60萬以上,買得起高價位股票的人往往也買得起房地產,不是嗎?只要一張臺積電,一年間30萬落袋,如果持有10張,那就是300萬入袋。臺灣絕大部分家庭,全年所得都不可能有300萬!

數月前金融研訓院有一項關於「金融邊緣戶」的調查,顯示有47%的家庭年收入低於80萬元,19.5%無法在一週內籌到10萬元,而有15.5%連支應生活都有困難。臺灣果真走向M型社會了嗎?

▲▼ 47%的家庭屬於潛在財務脆弱的族羣。(圖/臺灣銀行家提供)

政府怎麼織這張安全網?

蔡政府近年已對育兒津貼托育加碼補助了,也試圖蓋社會住宅來紓解年輕人的居住壓力,可是生育仍是一年不如一年。筆者再三強調,經濟誘因只是必要條件,沒有這些措施情況會更糟,有了卻未必會拉擡生育;關鍵是,必須配合觀念與生活型態的調整,否則生育率是拉不上來的!

安倍晉三擔任日本首相時,即強調家庭與婚姻價值,並不遺餘力的推動相關政策,讓日本的生育率維持在1.4人好幾年;近年生育率下降了一些,儘管高過於我國與韓國的1人左右,日本政府今年起仍加碼結婚補助來提升年青人的結婚意願

▲ 安倍晉三任日本首相時,強調家庭與婚姻價值,讓日本的生育率維持在1.4人好幾年。(圖/路透)

至於韓國,花在鼓勵生育的總預算數倍於臺灣,可是近三年生育率降得更低。韓國年青人除了和臺灣一樣,都面對類似的經濟壓力;筆者認爲,近年來北韓飛彈威脅可能導致年青人對未來的徬徨,進而影響結婚意願。

然而不同於兩韓,海峽兩岸貿易至今仍是非常熱絡,我國貿易順差主要是來自於此。可是,這些錢一大部分拿去向美國購買武器,其實這大可不必,因爲生育率持續下降,後繼若無人,買了飛機誰來開?倒不如挪出來鼓勵生育。

總之,相關津貼與補助可再調升,短期間可穩住生育率不再往下掉,包括育嬰假六成薪提升爲八成薪、加碼第二胎及以上的補助、降低工時,以及在平價與質優的前提下來增加托育設施。然而筆者要強調,前述這些誘因必須配合「正常就業」與「親職教育」,否則可能產生「福利化生育」,也就是依賴福利的生育行爲會增加,其所帶來的後遺症是難以處理的!

熱門點閱》

► 臺灣少子化》以色列產房爆滿不夠用!猶太家庭給臺灣人的啓示(蘇育平

藍弋豐/履歷都寫不好 何不有座新冰箱?

► 邱淑媞被轟》吳昆玉/邱淑媞不覺得自己錯還強辯才可怕

► 新加坡經驗:春節大量國民返臺 邊境管制「放寬」可行嗎?(黃韻如、Dale Fisher、鄭如韻賴育宏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