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慢食節落實減塑 被譽爲「全臺灣最不塑市集」
臺東慢食節吸引大批人潮,落實減塑,民衆多自備餐具。(莊哲權攝)
「親山農園」把洛神花冰淇淋裝在玉蘭花葉折成的甜筒套裡。(莊哲權攝)
臺東慢食節落實減塑,遊客展示攤商提供盛裝食物的天然素材。(莊哲權攝)
臺東慢食節14、15日登場,除了饕客們嚐遍臺東特色美食外,也力行減塑,在招商時就規範店家不得使用免洗餐具、現場提供餐具租借及民衆自備餐具等,14日單日雖涌入近3000人,活動結束後一般垃圾只有1袋,評審委員王南琦讚賞:慢食節已成爲「全臺灣最不塑的市集」。
一連兩天的臺東慢食節在鐵花新聚落熱鬧展開,評審委員王南琦說,歷屆參與的店家有99%已養成不使用免洗餐具改用香蕉葉、月桃葉、血桐葉等天然素材盛裝食物的習慣,像「親山農園」把美麗的洛神花冰淇淋裝在玉蘭花葉折成的甜筒套裡,還有「冰果手作冰棒」製作裸包裝冰棒,都很讓人感動。
津和堂執行長郭麗津說,該公司承辦慢食節,從2015年冬季場就嘗試推動不使用1次性餐具等相關措施,垃圾量明顯減少,去年兩天的慢食節涌入約3000人次,產生的垃圾只有40公斤,今年秋季場慢食節,14日單日涌入近3000人,一般垃圾只有1袋,租借的餐具首次出現供不應求的情形,更多的「慢粉」則是自備餐具,「無塑」已成爲慢食節的文化。
另外,這次的慢食節以「有種餐桌」爲主題,郭麗津表示,所謂的「有種」包括像油芒等在原住民智慧中保留下來的種子,還有讓民衆認識臺東的原生種,及在臺東落地生根的外來種,透過慢食料理達人,獻上「最有種」、也「最混種」的風味餐,例如延續傳統風味的小米壽司、原生種木虌果研發的德國麪疙瘩、還有法式油芒千層酥等料理,都相當令人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