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已無誠信

(圖/臺中政府提供)

臺電在24日將充滿爭議的臺中火力電廠二號機點火,引發藍綠角力中央地方過招,但若追根究底問題源頭恐怕還是臺電不誠實。

臺電的缺乏誠信展現在三方面,第一是供電是否充足的問題上不斷反覆。今年初爲了宣揚能源轉型成功,臺電拍胸脯保證全年供電充足,一路綠燈代表備轉容量率大於或等於 10%:系統供電餘裕充足),今年夏季來臨又說不足,讓人民無所適從。除非臺電的算術有問題,否則天氣再熱也不應出現如此巨大的電力需求誤差,這顯示「電力數據」成爲臺電迎合政治需求的工具。備轉容量率10%到底有沒有達到?如果有,又爲什麼會缺電?供電明明應該是相對確定的數字,即使有一些變因,但也不至於落差太大。結果,只要政治上有變化,臺電自己就自毀立場,前後不一,無法昭信於民。

第二是刻意不採用其他電力調節調度方案。臺電的電力數據搖擺不定,已有可議。即便電力不足,臺電也應該先依《電業法》進行電力調度,在窮盡調度的可能性之後,才能選擇新增火力電廠的排污方案,否則低碳的能源轉型豈有實現之日。電力調度的優先順序在電力調度原則雖未規定,可以考慮從水泥鋼鐵、石化高污染產業,或是違法農地工廠開始限電,都是既可節電,又可促進高污染產業轉型的可行方案。中火二號機重啓補充的電力只有1.5%,按理應當可以透過電力調節方式達成目標。臺電不依《電業法》優先採用調度方案,雖然避免得罪全國工商業,卻犧牲了中部地區居民的健康。

第三是長期能源開發規畫黑箱作業。2016年蔡政府提出2025年電力來源來自天然氣燃煤、再生能源的比例爲5:3:2的超高碳能源方案,但除經濟部,沒有人知道還要增加多少火力發電廠、又要蓋在哪裡?臺電雖然提出到2025年的規畫,卻又時不時突襲式的拋出不在計劃中的重啓深澳電廠、重啓中火二號機等老舊機組的提案,令人民錯愕,更懷疑既然要能源轉型,怎麼會更加依賴燃煤?臺電隱瞞能源開發計劃,人民就無法掌握空污溫室氣體總量,對於能源政策就無法進行監督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很重要。核能在過去數十年已被政治化,如果這是臺電無法改變的現實,至少對於其他能源形式,臺電也應該守住專業本分,不要這麼輕易投靠政治,背離專業。

臺電的反覆與隱瞞,逐漸失去人民的信任,這是臺電的危機。政府不分藍綠,臺灣的能源轉型都需要一個有誠信的臺電,這需要靠對臺電建立透明、可責、外部監督的機制來達成。(作者英士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佾展爲副秘書長高思齊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