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版亞森羅蘋狂想曲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網路熱播法國劇集亞森羅蘋》,首集即安排怪盜運用巧思潛入羅浮宮,在拍賣場上奪走價值連城珠寶首飾。影片在巴黎實地拍攝取景劇情錯綜複雜,加上首位非裔亞森羅蘋等話題,引起高度討論。

其實這個版本並非改編原典,而是虛構一位現代俠盜,本身就是亞森羅蘋的崇拜者,一切手法都師法他的偶像,巧合到連辦案員警都覺得是在開玩笑,但他故意漏出破綻,有其用心

一出看似老掉牙的經典,卻在創意人的巧思下再度復活,贏得新舊書迷影迷熱愛,不得不佩服制作團隊的用心,又讓人不免恨鐵不成鋼:爲何臺灣不能?按理,臺灣自1987年解嚴之後,環境愈趨民主自由,創作題材百無禁忌,怎麼一晃眼30多年過去,總是差那麼一「氣」,只能望日劇韓流陸劇興嘆?

就以最近水墨大師黃君璧被盜作品現身拍賣市場的新聞,與《亞森羅蘋》便有許多雷同處,同樣是過了25年法律追訴期,同樣是失竊多年後再度現身,當法官及新聞鎖定擁有者刑責之際,那位逍遙法外的「神偷」卻始終乏人問津,中間有多少故事掮客如何穿針引線政商名流在臺面下又有多少見不得人的動作?其實大有學問。

若再以東方畢卡索、傳奇水墨畫張大千爲例,去年纔剛以17.6億元拍賣紀錄,奪得「最暢銷中國藝術家」頭銜,近8年來作品總成交金額超過170億元,年均成交金額達21.5億元,紀錄相當驚人。張大千畫作成爲雅賊覬覦對象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包括《春山雲瀑》、《擬唐人秋郊轡圖》等曠世名作,從畫作完成、被盜到現身拍場,每一次都成爲新聞,萬衆矚目 ,直到專偷這些名作的「盜帥」、黑金城落網,被判重刑,事件纔算告一段落。只可惜斯人已逝,否則中間來龍去脈,乃至他在彼岸的行跡,都必有故事可說。

再者,臺灣有不少黨國大老,生前即珍藏許多名貴書畫,自身的筆記公務文書,信手捻來,亦是墨寶,卻因子女多半移民他國,晚年孤身一人,一旦壽終,即有識貨「雅賊」前來蒐括,直到相關文物到了拍賣場上,始爲其家屬得知。

上述在臺發生的盜寶情節,若經過編劇巧思,必能成爲引人入勝的IP,畢竟以文化差異而言,「亞森羅蘋」不見得適用於臺灣,反倒是發生在臺灣的諸多真實情節,乃至奇人奇事,都有可觀之處,又何需借鏡西洋經典?值得本地創作者挖掘。

倒是最不缺稀世珍寶的臺北故宮,據傳,10多年前《達文西密碼》風靡全球之際,就有人提案拍攝類似「故宮密碼」的超級大片,並延請名作家擔任編劇,故宮卻去函阻止,表示該單位向來管理嚴謹,別說監守自盜,其滴水不漏的保全系統,任何偷盜行爲斷無可能發生,「故宮密碼」遂成紙上談兵

由此看來,可知並非臺灣創作者、製作方不夠努力,若這些一級單位都如此缺乏想像力,且堅持本位主義,別說拍一部史詩級大片,就連小製作「那些年在故宮發生的小事」,恐怕都是不可能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