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平凡之路”
一臺12寸的索尼VAIO筆記本電腦,在昏暗的宿舍中發出微弱的光線。
電腦前的年輕人,正快速敲擊着鍵盤,獲取校園服務器中海量的照片數據庫,隨着照片的批量下載完成,一個名叫Facemash的網頁誕生了。
敲擊鍵盤的年輕人,名叫馬克-扎克伯格,2003年,他在哈佛柯克蘭宿舍中創造出了這個FaceBook的雛形。索尼的筆記本電腦是他最喜愛的裝備,被他親暱地命名爲Tinkerbell。
扎克伯格和他的VAIO 圖/Twitter
而扎克伯格,只是衆多"索粉"中不起眼的一員,最知名的"索粉"是蘋果的喬布斯,在發佈會等衆多場合,喬布斯從不掩飾對索尼的喜愛。
當時的索尼,作爲消費電子行業的頂尖巨頭,無論是產品的質量還是工業設計上的創新,都能驚豔世人。
20年過去了,這家曾經驚豔全世界的公司,聲量相比昔日小了許多。
儘管在過去的一年裡預計將錄得超百億美元的利潤,但相比當年的對手蘋果、微軟,堪堪邁過千億美元市值的索尼,早已不再被視作和兩者同一檔次的公司。
開年伊始,微軟687億美元收購暴雪的消息,讓索尼市值縮水超200億美元。近日,索尼又傳出和本田聯手造車,可新能源時代,日企早已落後數個身位,這場大肆宣揚的聯合,很可能還是激不起多少漣漪。
爲何曾經圈粉科技大佬,引領全球的索尼,在二十年後雖扭虧爲盈,卻難尋昔日榮光?我們試圖通過以下三個問題,來研究索尼這家昔日巨頭:
1.曾經的索尼帝國,是如何一步步坍塌的?
2.在瀕臨絕境後,索尼做了什麼,讓自己扭虧爲盈,又留下什麼遺憾?
3.現在的索尼是一家怎樣的公司,還能和昔日一樣改變世界嗎?
蘋果推倒多米諾骨牌
索尼的崛起和衰落,與消費電子產品息息相關。
從1968年的首臺特麗瓏電視KV-1310,到1979年的首臺Walkman隨身聽TPS-L2,再到1994年旗下的首款遊戲機PlayStation,索尼借兼具設計美學和功能的全面產品,打造出了一個以消費電子產品爲核心的商業帝國。
因此成爲"索粉"的喬布斯,一度在2001年遠赴夏威夷和索尼談判,試圖將蘋果的Mac OS系統搭載在索尼VAIO筆記本上,但出於對當年Mac OS系統的不信任,VAIO最終沒有接受喬布斯的提議。
當時的索尼員工或許不會想到,僅僅幾個月後,正是喬布斯的蘋果,推倒了索尼崩塌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彼時如日中天的索尼,因Walkman產品多年來的熱銷,一直是隨身聽領域的引領者。但從早年的Walkman磁帶機,到後續的Walkman CD機和MD機,索尼的王權,始終仰賴於音樂實體介質。
帝國崩塌始於微末,互聯網帶來的數字音樂浪潮,讓索尼的統治地位開始動搖。2001年10月23日,喬布斯在蘋果總部發布了第一代iPod,這一產品支持開放的mp3格式,無需任何實體介質即可暢聽音樂,相比索尼的MD隨身聽產品優勢明顯。
在這樣的局勢下,索尼開始推行新形態的MD產品,但支持的音樂格式卻是自有的封閉格式ATRAC 3,該格式相比開放的mp3格式受衆面極窄,反而進一步推動了iPod的崛起。
後續發生的事情可以預見,2002年,iPod的銷量輕鬆超越Walkman,索尼交出音樂權杖,並在當年陷入超過2000億日元的虧損泥沼。2003年,曾有記者到上海數碼城探訪,購買MP3產品和索尼MD產品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10:1。
曾讓索尼改變世界的消費電子骨牌,開始接連倒下。
Walkman產品線營收被重創後,索尼引以爲豪的特麗瓏顯像管電視,也遭到以夏普、松下爲代表的液晶、等離子技術的衝擊。
起初索尼還不爲所動,仍堅持走顯像管電視路線,但市場很快給出了反饋。2004年,索尼電視的銷量被夏普、松下、三星、LG超越,淪爲銷量榜的第五名。
2005財年第一季度,索尼電視部門虧損高達72.6億日元(約0.65億美元),昔日的營收利器變成了公司的累贅。
索尼的另一倚仗PlayStation遊戲機業務,亦未能在崩塌中獨善其身。
2005年,憑PS2一度佔據了遊戲機市場超70%份額的索尼,迎來了對手微軟的新一代主機Xbox 360,另一對手任天堂,則推出了新一代主機Wii。
這預示着遊戲機又一新時代的來臨,索尼的動作卻分外遲緩。
Xbox 360發售一年,憑藉新世代的機能和遊戲畫面搶走了索尼PS遊戲機的大量用戶,索尼的新世代主機PS3才終於姍姍來遲。此時,Xbox 360的銷量已經達到1000萬臺。但傲慢的索尼,卻給PS3定下了599美元的高昂售價。
這比Xbox 360一年前的首發售價,足足貴出了200美元,不僅失了先手,還毫無性價比的PS3,讓索尼本就深陷泥沼的消費電子業務雪上加霜。
再加上錄像機等產品隨着時代潮流而沒落,VAIO筆記本電腦由於性能和產品佈局逐漸被其他品牌取代,索尼的消費電子帝國幾乎徹底坍塌。
縱使當時索尼還有着金融、影音娛樂等其它業務苦苦支撐,但從Walkman衰落開始導致的消費電子業務虧損,使得索尼公司整體一直在盈利和虧損間搖擺。
2012年初,索尼發佈了2011財年年報,公司虧損達到了驚人的4566億日元(約57.4億美元),創下多年來的虧損幅度之最。當月索尼股價應聲跌破1000日元,是過去32年裡的最低值。
在那一年,國內互聯網上甚至頻繁流傳着"日本索尼公司破產了"的消息。
儘管這一消息是顯而易見的謠言,但卻折射出索尼當時的沉重現實——創新產品和改變世界已成往事,如何更好地活下去,纔是更重要的議題。
斷臂"流血"復活,錯失移動時代
頂着最低股價和鉅額虧損的狂風暴雨,2012年,索尼新一任社長和CEO平井一夫上任。
彼時的索尼業務結構繁雜,但除了影視娛樂和金融業務以外都深陷困境,消費電子產品、部件業務和移動通信業務在過去一個財年裡都是虧損,其中消費電子產品業務虧損高達2298億日元。
而當時全球正跨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通信產品自然還不能完全放棄。在CEO更替前的2月,索尼剛剛併購了索尼愛立信公司中愛立信的股權,將公司改名爲索尼移動通信。
在此之後,索尼開始對曾經輝煌,卻深陷虧損的消費產品業務進行改革和重組。
2012年3月,索尼將索尼移動的員工裁員1萬人,並投資9億美元進行改組;當年4月,索尼退出和夏普合資的LCD液晶面板公司。同年6月,索尼將化學產品業務以7.3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日本政策投資銀行。
在接連收縮消費產品業務的相關投入後,索尼在2012財年一度扭虧爲盈,實現430億日元的盈利,然而好景不長,2013財年,索尼再度陷入虧損困境,且虧損金額超過1000億日元。
於是,2014年起,索尼開啓了"斷臂求生"模式。
當年2月,索尼宣佈將於半年後正式出售旗下VAIO品牌和電腦業務於日本投資基金,曾經創造出FaceBook,給予MacBook Air靈感的VAIO,從此和索尼再無關聯。
曾爲打造索尼消費電子帝國貢獻良多的電視部門,也在這一年被索尼分割成立獨立分公司,被要求獨立開展運營,以儘量扭轉虧損困境。此外,索尼還於2016年將旗下電池業務作價175億日元出售給村田製作所,以此換取公司長期的良性發展。
接連出售和剝離重要業務,"斷臂流血"求生的索尼,憑藉消費電子業務重組以及影音、金融等業務的穩健經營,開始呈現復活態勢。新世代遊戲主機PS4系列熱銷帶來的大額利潤,也讓索尼從2015財年起,順利扭虧爲盈。
不過,自2012年起頻繁對消費產品業務改革重組,以推動集團實現盈利的同時,索尼對移動通信產品的投入和關注度都受到一定影響。
2014財年,索尼移動通信業務創下虧損2204億日元的紀錄,當年發佈的Xperia Z3,Z3 Compact等多款手機未能幫助索尼移動攻佔市場,根據TrendForce數據,索尼移動當年僅以3.9%的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8。
2015財年,索尼移動通信業務仍虧損614億日元,且營收也減少14.8%,堪堪邁過1萬億日元大關。市場份額則已跌出前十,淪爲榜單中的Others。
面對已定的敗局,索尼最終選擇戰略收縮移動通信業務。
索尼2013-2018財年移動業務營收及利潤
2016年起,索尼在移動通信業務的產品規模,渠道投入均大幅縮減,營收也從2015財年的11275億日元逐步下滑,2016財年,2017財年分別爲7591億日元與7237億日元,2018財年更是跌至4980億日元。
這也基本宣告了索尼對手機爲代表的移動終端業務的放棄,此後幾年裡,索尼雖仍在發佈新款手機,但全球銷量僅爲300萬部左右。
現幾乎無人問津的索尼Xperia手機 奇偶派拍攝
缺少移動終端份額支撐的索尼,因此未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分得一杯羹。這或許是涅槃重生後的索尼,在這些年裡最大的遺憾之一。
娛樂化的索尼失去魔力
在對昔日輝煌的消費電子業務大面積重整和改革後,沒有移動終端支撐的索尼,變成了一家怎樣的公司?
從索尼最新的2021財年三季度報告,和索尼近兩年在不同領域的佈局來看,奇偶派(jioupai)認爲,相比以往消費電子產品公司的定位,現在的索尼,或許更像是一家娛樂公司。
2021財年第三季度,索尼營收爲30313億日元,其中游戲及網絡服務業務錄得以8133億日元的營收,若是再算上營收2959億日元的音樂業務和營收4612億日元的影視業務,索尼的影音娛樂業務,佔據了索尼該季度營收的51.8%。
昔日最爲重要的消費電子產品業務,則僅以6869億日元的營收佔到總額的22.6%。
索尼2021財年Q3財報 圖/索尼官網
而在暴風雨前夜的2001財年,索尼消費電子產品業務佔到總營收比重的64%以上,娛樂業務彼時的營收佔比甚至不到20%;即便是索尼風雨飄搖的2011財年,消費電子產品業務的營收都佔到了索尼營收的48.3%。
由此可見,索尼的業務重心,從消費電子轉向影音娛樂的趨勢已十分明顯。
在影音娛樂領域,索尼的佈局除了延續五個世代的PlayStation及相關遊戲,還有自1989年起併購多家唱片公司、電影公司而來的索尼音樂以及索尼影視娛樂公司。
索尼的PlayStation付費會員已經達到4600萬,旗下的影視公司擁有《蜘蛛俠》等知名電影IP和《鬼滅之刃》等影響力巨大的動漫,音樂公司則有着瑪麗亞凱莉、夏奇拉等知名歌手,被認爲是全球第二大唱片公司。
在本世代的遊戲主機大戰中,即使微軟剛出手收購了暴雪,索尼的PS5的領先地位短期內仍然穩固,分析公司Ampere Analysis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索尼PS5的累計銷量爲1710萬臺,而微軟的Xbox Series銷量僅有1000萬臺左右。
坐擁豐富的影視和娛樂資源,索尼似乎確實沒有必要再在競爭激烈,但盈利能力一般的消費電子產品中花費太多精力。近年來,索尼在各個領域的新款消費電子產品表現都難言優秀。
除了常年缺乏銷路的索尼Xperia手機,以α7系列爲代表的索尼微單相機,近兩代產品也遭到不少"缺少創新"的質疑,微單不思進取之餘,索尼還率先停產了所有單反相機。
索尼電視,在2014年退出合資面板廠後,徹底失去了生產自有面板的能力,並在被視爲下一代主流的OLED電視中被擁有自產面板能力的LG壓制;音頻和家庭影音等早已萎縮的市場上,索尼推出的產品也只剩下"價格高昂"的名聲。
位於江岸區的一家索尼專賣店中,在我觀察的整整20分鐘裡,店內僅有一位顧客來諮詢了一款耳機,超過百平的門店擺放着相機、電視、耳機、隨身聽、手機、音響各類電子產品,卻無人問津,清閒的店員甚至在PS5的展示臺前玩起了遊戲。
索尼店內的相機 奇偶派拍攝
還能印證索尼昔日在電子產品領域榮光的,或許只剩下廣播和影視製作領域的索尼專業產品,時至今日,央視的4K和8K轉播車仍是索尼製造,專業級的彩監和數字電影攝像機,也是衆多影視導演拍攝時必備的工具。
可專業產品的受衆和市場,終究難和民用的主流消費電子產品相比,而索尼在專業產品領域的優勢,也並不影響索尼的"娛樂化"轉型。
重娛樂,輕電子的新索尼,在財務上其實正迎來2001年之後的最好時光。2020財年,索尼的淨利潤達到11718億日元,同比大漲64%;在2021財年三季報中,索尼將全年利潤預期上調至12000億日元,這也意味着,索尼或將迎來連續兩個利潤破萬億日元的財年。
但日進斗金的索尼,已經很久沒有拿出一個驚豔世人的產品了,在弱化消費電子業務的重要性後,索尼似乎也失去了曾讓喬布斯、扎克伯格等科技大佬們心潮澎湃的魔力。
寫在最後
美劇《硅谷》中曾有着一個諷刺性的橋段,男主角所在的創業公司參加了一場創業競賽,在宣講環節,五位接連上臺的其它公司代表,都聲稱他們的項目能"改變世界,讓世界更美好"。
事實上,這些改變世界的宣言,只不過是他們的空談和自吹自擂。
可對於索尼來說,這家公司的確曾具有改變世界的能力。磁帶錄音機,晶體管收音機,單槍顯像管電視,Walkman隨身聽和3.5寸軟盤,每一個產品,都曾顛覆過一個領域和時代。
只是,具有創新基因和改變世界能力的索尼,在過去的20年中被迫經歷了連番打擊和大刀闊斧的改革,走完這條"平凡之路"後的索尼,最終流於平庸。
如今的索尼,在弱化科技屬性之餘,選擇了擁抱娛樂。雖然有着強大的盈利能力,也被市場廣泛看好。但正如其市值和蘋果、微軟的差距一樣,缺少了劃時代的技術革新能力,其未來所能達到的高度或許早已註定。
此時此刻,再回望昔日索尼的輝煌,也只能徒留一聲嘆息。
參考資料:
1.《索尼復活秘聞》,日本經濟新聞;
2.《索尼是這樣走向平庸的》,日本經濟新聞;
3.《這名索尼粉,叫喬布斯》,愛範兒;
4.《造車、遊戲、流媒體...都不是終點,索尼的最終目標是做娛樂公司?》,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