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絢慧/控制和依賴的關係,不是愛
習慣在依賴的關係中被豢養的人,進入親密關係,要如何真正經驗平等而相互尊重的愛呢?
就如安東尼‧聖修伯里所着《小王子》一書中的玫瑰,依賴小王子的呵護和保護,幾乎將自己生命全部都交給小王子。依賴着小王子的愛戀及給予,恣意的在關係中享受這份豢養。
依賴是負擔,長期將成折磨
這種依賴的關係雖然甜蜜,卻也是負擔,長期下來,更是精神上的折磨。玫瑰處於依賴的位置,從來沒有真正的瞭解或關切小王子需要什麼,即便這份關係曾在他們之間,留下深刻的濃情蜜意,也確實吸引小王子全心投入的關注玫瑰。但這樣依賴的關係,是單一方的汲取,長久下來必然會走到失衡的一刻;當有一天,小王子發現自己世界的狹隘及空乏時。
也因爲小王子並非控制者,否則小王子會死守在這份關係中,透過照顧及給予,控制着玫瑰來滿足自己是強者、優越者、權力者的心理需求,透過這種不平等,又帶着掌控的關係,讓玫瑰在接受豢養的同時,崇拜、依戀,及屈服他。
這樣的關係,絕非親密和諧的愛,雖然浪漫帶有迷戀的激情,讓我們誤以爲這是愛。但真正的愛,是彼此會因爲愛的存在,經驗自己的勇敢,也經驗自己的脆弱。會因爲愛的存在,更有勇氣的探索及接觸內在深層的自己。而非在關係中,依賴及消耗。
先離開眷養,方能探索平等
或許,對於內心渴望依賴的人來說,非常羨慕玫瑰的際遇,有一位深愛她的小王子存在,但別忘了,小王子也有離去的一刻,也有發現自己需要去探索真實世界的一刻,離開豢養及依賴的關係,去經驗真正平等而相互瞭解的關係。
如果在關係裡,相互都潛藏着依賴的心,將對方當作可以豢養自己的對象,而忽略及迴避自己所要面對的成長議題,阻抗需要成長的事實,那麼,惡化及越來越貧乏的關係,是可預期的。當關系必須從「我們」走向「我」的存在時,那時候的震驚及難以接受,將會非常劇烈,無法相信自己能有足夠勇氣獨自走下去,面對這個世界。
控制及依賴,都不是親密關係中的愛,自然難以經驗到愛及被愛的平衡。一個完整的人,是能接受被愛,同時也能展現出愛。被愛及去愛,都是一種能力,都來自於感受的經驗,讓我們從體會中,明白表達愛、接受愛、分享愛,是怎麼回事。
熱戀期過去,愛的體會轉淡
但或許對大部份的人來說,被尊重、支持、關注、成全、欣賞的經驗是很少的,或許只在熱戀時的階段,才感受過這樣強烈的愛及被愛。過了熱戀期旺盛多巴胺的作用(多巴胺會給人幸福及愉悅的感覺),回到日常的平凡裡,這些愛及被愛的體會及感受,就顯得困難多了。爲什麼呢?因爲大腦在催情激素過後,大腦皮質的思考及檢視的能力,開始恢復功能,真正的參與愛的歷程。關於愛及被愛的過程,纔會透過我們理性思索、分辨、分析,真正的探求出真相。
這時候的愛及被愛,都需要從個體的感受去確認,他在關係中所看見的、聽見的、觸摸到的對方,是否如他以爲的,在愛中彼此連心、彼此認識、彼此關照和支持。
對於長期處於控制及依賴習性的人,甚至已發展成控制性人格及依賴性人格,進入到關係,並非是爲了創造愛及被愛的平等、交流的關係,而是拉對方進入自己想像中,成爲心中幻想中想擁有的對象,並且要求對方的言行舉止都要符合。事實上,這樣的關係不是愛,而是進入操控性的關係。
以投射操控,只是自我滿足
要在關係中,建立及發展愛及被愛的關係,需要我們打開心靈視窗,真正的看見自己的存在,也確立對方的存在。要能坦誠在關係中面對自己,包括自己的恐懼、不安、陰暗,及過往未滿足的需求。而不是隻是將目光投射在對方身上,用盡心力要改造對方成爲我要的樣子。
所以,爲自己好好的辨識,你是在關係中,只爲了滿足自己,還是在關係中,真正的要活出自己?
如果真心要活出自己,即便在關係中有失落、挫折、起伏,甚至結束及分離,都能在當中好好的看見自己,反思自己,並學習過去那些不懂的事,好好的透過這些歷程,讓自己明白生命所要承擔的自我責任是什麼。而不是再重複性的尋找,過去關係失落的替代品,抗拒生命必須經歷的成長。
好文推薦
蘇絢慧 即時評論/兇手是教育出來的!別讓孩子以爲別人是滿足慾望的工具
●蘇絢慧,璞成心理學堂創辦人暨總監,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心理叢書作家。本文轉載自《你過的,是誰的人生》一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