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絢慧/常自責、有罪惡感的人:心中都有個受傷的孩子

▲在你是孩子時候,斥責和怪罪總是沒少過,於是你開始相信都是自己的問題。(圖/翻攝自pixabay)

●蘇絢慧/璞成心理學堂創辦人總監,璞成心空間心理諮商所長,心理叢書作家

你知道自己何以時常自責?又時常有罪惡感嗎?

那是你從小就內化了許多大人對你的責怪,在你的環境裡,在你是小孩子的時候,斥責和怪罪總是沒少過。你就像是個眼中釘一樣,生活中的大人總是不顧你的感受,輕易的就可以把一切他們覺得不開心、不順利的事,怪罪在你頭上。他們毫不留情的充滿憤怒,用羞辱你的口氣對你說:「你怎麼這麼笨?這個家都快被你丟臉丟死了!」或是「都是因爲你,我纔會這麼辛苦,無福可享,被你討債討死」。又或者:「你就是沒用,得不到你爺爺奶奶喜歡,我們家也跟着不被重視」…

如果要說完那些你曾被怪罪、被指責的話,你只能苦笑,淡淡的說:「用一本書的厚度來寫,也可能寫不完」。如果,有人問你:「他們說得都有理嗎?你爲什麼不反駁?或反彈?爲什麼也用他們的方式在對自己?常常怪罪自己?」你也摸不着頭緒,想不通的說:「我也不知道,我就是覺得他們會這麼說,一定就是我造成的,我害的吧?事情總有一個罪魁禍首,如果他們都說不是他們的錯,大概就真的都是我害的吧?」

不知不覺相信自己很差勁

你是如此內化進所有人情緒,將他們的情緒開心與否、憤怒與否、難過與否,都視爲自己的責任,自己該負責的。所以你努力的嘗試去了解究竟要如何做、如何迴應,才能讓他們的情緒安安穩穩的。因爲,唯有他們開心、喜歡,他們纔不會再斥責你、怪罪你沒用、養你不值得,也纔不會怪你因爲你存在,才害慘整個家的氣勢命運,變得如此不堪和狼狽。

你的環境總有那麼一個人,用他強大的情緒風暴席捲你,令你恐懼、令你憂心。他數落你起來,就像是你是他的世紀仇人,總要用他所有的氣力,轟炸得你魂飛魄散,屍骨分離。而你無意識,漸漸的也習慣那些怪罪與指責的話,也將自己視爲一個非常令人嫌棄和怨恨的人。

你不知不覺中,幾乎就這樣相信了,你的存在讓身邊的人都很不開心、很埋怨、很排斥。他們總是沒有讓你感受到一絲愛意,也沒有半點對你的肯定及在乎。你的生命就是如此理所當然的,必須做一個承載所有指責與辱罵的人。

所以,在事情只要發生不順利,不理想,只要事件當中,有人有了不高興的表情,有了不講話冷漠,你總是自然而然的,沒有辦法能片刻停下來,好好思考究竟發生什麼事了,就開始砲轟自己,質疑自己、指責自己、怪罪自己。

而罪惡感,氾濫的從你的心裡涌現,覆蓋你的所有心思意念,讓你接觸現實理智線,像斷裂了一般,只能任憑大紅或大黑負面情緒洪水,淹沒了你整個人,卻半點掙扎也沒有。

請開始保護自己的心!

讓你心中受傷的孩子,安全吧!停止再讓那些無情的指責,和不合理的怪罪繼續傷害他吧!現在的你,已經有能力學習,什麼事情該負責,而什麼事情,不該負責,也不是能負責的。因爲每個人都有他需要負起責任的部分。怪罪與指責,歸咎在他人身上,並不是用來逃避自己生命責任的方法。而你,也要開始練習保護你的心,保護你自己。不是一個人指着說你有罪、說你是惡魔、說你是掃把星,你就真的是罪該萬死,並該被定了罪,就該償還。

情況的發生,都不是單一原因,也不是由一個人該單一負責。習慣性的罪惡感,習慣性的自責,會讓我們尚未好好釐清情況之前,就先傷害了自己。

而內化的不合理罪惡感和自責,往往讓我們迴避了接觸真實,反而無法認清情況,只是以懲罰自己,來換取關係的存在和延續⋯

熱門點閱》►馬凱/放臺灣自由 給年輕人出路►別辜負年輕人的幹勁!►「你要畫畫回家畫」 那些被教育奪走的競爭力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你過的,是誰的人生?》一書。以上言論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