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病識感低 長效針劑專款延續、降再住院率

由左至右,北市聯醫鬆德院區醫師郭千哲、北市聯醫鬆德院區院長黃名琪、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臺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衛教大使曾沛慈以及聯醫鬆德院區副院長邱智強。記者李青縈/攝影

思覺失調症患者在我國約有15萬人,但多數病人沒有病識感,未能按照醫囑服藥。臺灣精神醫學會舉辦思覺失調症關懷影片首映記者會並邀請衛教大使藝人曾沛慈,希望喚起社會認識。臺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也表示,思覺失調症病友弱勢及早使用長效針劑可以提高用藥順從性、降低四成急診比率以及反覆發病機率。

蔡長哲表示,思覺失調症是大腦生病就像是胰島素不正常分泌一樣,若是多巴胺分泌不正常就會思覺失調有相關症狀出現;治療藥物主要是口服及針劑兩種。我國思覺失調症盛行率約1%,好發在20至30歲,但是多沒有病識感、不願意吃藥,超過七成的個案無法規律服藥會讓住院風險增加,讓疾病復發機率提高,甚至會提高死亡風險。

蔡長哲說,不少個案來醫院治療,但不吃口服藥導致疾病復發又再度來醫院,導致「旋轉門」現象,現在國內外醫療指引都建議採取長效針劑來提升用藥順從性、降低用藥中斷性,但根據過往經驗思覺失調症患者預計要經歷四次復發才願意使用長效針劑。惟長效針劑可以降低四成急診風險、降低六成住院比例、降低六成的半年內再住急性病房風險以及四成的兩個月死亡率。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也說,健保署編列27億元長效針劑的預算專款專用的政策將會延續,過往一年執行成效不錯、降低再住院率15至20%,持續支持該計劃。目前亦在積極布建社區心理衛生據點,目前全臺37處,目標在2025年可以達到71處。

北市聯醫鬆德院區醫師郭千哲說,鬆德院區精神科居家照護使用長效針劑的比率爲五成以上;另一方面,現行照護趨勢逐漸走向以社區爲基礎的照護系統,減少患者住院,並幫助其銜接回歸社會。以鬆德院區來說,精神科居家治療團隊會協助患者評估是否合適此方式,確認後即開始協助擬定治療計劃,後續會有社區護理師及醫護人員前往家中關懷及協助治療。

《改變.讓我們走得更長》衛教影片以感性方式闡述病患接受長效針劑治療後所帶來的改變,影片中邀請曾沛慈與聯醫鬆德院區副院長邱智強一同入鏡。曾沛慈表示,「過去在電視劇作品中扮演思覺失調患者的家屬,體會到不管是病友還是照護者其實都非常辛苦,需要適時的陪伴與鼓勵。我想要鼓勵病友要相信自己不孤單,現今醫療體系一直努力提更好的療程以及照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