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完美」是致命傷!在矽谷工作慘輸印度人 她轉個彎效果驚呆
▲當你在說話時,給別人的觀感,只有7%取決於說話內容,38%在於口氣、手勢等肢體語言,卻有55%來自你外表給人的感受。(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文/洪雪珍
【明明能力很強,爲什麼就是表達不出來?】
我有個女同學在美國矽谷工作,部門除了她之外,其他五名同事清一色是印度人。由於她是「少數人口」,自然就成了「弱勢族羣」,爲了融入團體,會主動幫這些印度人多幹些活,以贏得友誼。
由於她的個人犧牲,大家相處得不錯。不過,工作多半是她在做,升遷加薪的卻是永遠沒有份,通通由那些印度阿三輪流分了。
印度人敢表達,是因爲英文好?
每次回國,我都聽她叨唸印度人的「不是」,不外乎印度人很敢講、很愛秀,很會抱團,把鄉親一個拉一個介紹來一起工作,人多勢衆,氣燄高張。相比之下,臺灣人差多了,都成了悶葫蘆,半天放不出個響屁。最後總會聽到她在嘆一口氣後,下了這個結論:
「誰教他們英語比我們強…」
原因真是如此嗎?我同學去美國三十年,比住在臺灣還久,英文會輸給他們嗎?最近聽到一個故事,才真正抓到問題的核心,臺灣人輸的未必是語言能力,更多是輸在表達能力。而我這裡說的表達能力,定義廣泛,包括使用的表達工具,以及對於表達的認識。
一名年輕人在跨國公司合作,裡面有各色人種,老闆要求他們做一個提案,有人用word檔寫了一個報告,有人用ppt檔做了一個簡報,這兩種都很常見,任誰也沒想到印度同事竟然大費周章拍了一支影片,動態畫面加上聲光效果,生動活潑,一下子把大家全比了下去。
自此以後,老闆不只經常當衆誇獎這名印度同事創新有想法,只要遇到需要做改變或決定時,第一個諮詢意見的也是這位印度同事。
重要的不是說什麼,而是怎麼說
其他同事當然不服氣,認爲老闆應該重視內容的質量,而不是表現的形式。事實上,最後也證明這支影片只是一陣熱鬧,虛有其表,執行的成果並不出衆,反倒是用word檔的那一份提案的成績最出色。這件事再度確認大家的偏見,大家又說:
「印度人果然很會秀自己!」
其實哪裡是這樣的,只不過是這個人剛好是印度人罷了!我的看法不同,這名印度同事的確值得稱讚,理由有兩個:
其二他抓得住老闆的心理,投其所好。
因爲老闆都是一個樣,能看影片就不看圖片,能看圖片就不看文字。也就是說,在溝通表達上,這名同事掌握到一個重點:怎麼說。
這個觀念,很多人不知道!在溝通表達上,重要的不是說什麼,而是怎麼說,說話的方法遠比內容更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
內容再好,也不過拿了7分
73855這組數字,你見過嗎?這不是哪一道門的密碼,但它的確也是密碼,一組隱藏着怎麼好好說話的密碼!
柏克萊大學心理學教授亞伯特.馬伯藍比(Albert Mebrabian)研究出這個「73855」定律,他指出,當你在說話時,給別人的觀感,只有7%取決於說話的內容,38%在於說話時的口氣、手勢等肢體語言,卻有55%來自你外表給人的感受。
說話內容的重要性,才佔7%!多麼驚人的秘密,可是很少人知道這麼低,卻拼了命花時間與力氣在琢磨內容,因此不斷錯失一個一個有效表達的機會。
有一名年輕人跟我提到他的困擾,開會時,其他同事七嘴八舌講了起來,一聽都不是高明的意見,他認爲自己的意見獨到精闢,可是他想表達得再完美一些,期待一說出口就擲地有聲,語驚四座,使得大家紛紛對他翹起大拇指說他好棒棒。
於是他一直花時間推敲琢磨內容,很快的時間到了,老闆喊散會,結果他什麼也沒有講到…你說,誰懂得腹語,聽得到他一肚子的精彩見解?
後來我提醒他,內容只佔7%,他不需要過度在意,重要的反而是參與討論,從彼此的意見中腦力盪出最佳解,他才恍然大悟一直以來都被「必須說得完美」這個心理障礙給嚴重耽誤了。
從「說話完美」解放吧!
很多人都將臺灣人不愛表達、不敢表達,解釋成性格內斂,從小被學校溫良恭儉讓的教育給教壞了,我認爲這是說遠了,就算真的是性格謙讓所致,一下子也很難改變,不是嗎?與其歸咎社會文化或家庭教養等太大的命題,還不如縮小範圍,劃個小圈,先從「必須說得完美」的禁錮中解放出來,不再執著於內容,而是積極參與討論。
想通這個道理,不用多久,就會驚訝自己完全變了個人,成爲自己一直想要成爲的那種人,一個勇於表達看法的人!不再抱怨:
「明明自己能力強,爲什麼表達不出來?」
「明明那個人比自己差,爲什麼他就能夠自我感覺良好,一直髮表不怎麼樣的意見?」
「明明那個人說得比做得好,爲什麼老闆只聽他說的?」
試試看,打破「必須說得完美」的心結,很有效的!
►本文原刊登於《洪雪珍粉絲專頁》,經本人授權刊載,請勿隨意轉載,以免侵權。
●作者洪雪珍,專欄作家,職場理念:成功都是努力來的!目前任職yes123求職網擔任資深副總經理,商業週刊專欄作家,曾任職自由時報行銷經理、臺北愛樂電臺行銷總監、聯合報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