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開一張紙的束縛 愛情的終點不一定是婚姻

圖/擷取自「侯怡君的家」粉絲專頁 文/謝佳君

40歲的藝人侯怡君與63歲的蕭大陸愛情長跑17年,外界都很關心兩人是否會邁入婚姻。近日兩人同遊宜蘭感情甜蜜,侯怡君接受媒體訪問時還透露兩人已經準備好,隨時都可以結婚,「只差腦子進水」,似乎就欠一個衝動

其實侯怡君和蕭大陸多次分合,兩人也曾抱持不婚不生,侯怡君曾擔心家族遺傳疾病會拖累另一半;蕭大陸也因爲歷經過一次婚姻,多年來抱持「不再婚主義」,覺得結婚反而是相愛容易相處難,侯怡君則笑稱「離婚很麻煩!」然而兩人相知相惜,早已認定彼此是共度下半輩子的另一半,那紙婚約似乎不再那麼重要。

***** ***** ***** ***** ***** ***** *****

年近40歲的文豪有過一段婚姻,認識美芳時,她才30歲出頭、正值適婚年齡,外界對兩人的未來都不看好;尤其家人更是替美芳焦急,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妳還年輕,有很多機會,不需要只認定這個人......。」

但是美芳一交往時就打從心底明白,若要和文豪結婚,勢必面臨家庭關係的嚴峻挑戰,也知道文豪不打算再結婚。因此,這時她已默默做了決定,不一定非要找一個人結婚,跟一個談得來、且對未來有共同規畫和興趣的人在一起,比起是否結婚來的更重要;結婚不一定是個保障,也不一定需要靠着婚約纔有歸屬感

在兩人都有共識的前提下,即使無法得到親友祝福,文豪和美芳仍堅定交往,認定要繼續一起走下去。10多年過去,勸說的聲音逐漸變少,家人知道有人會照顧美芳、女兒能夠幸福,於是婚姻對這對愛人來說,不再是羈絆彼此的束縛

(交往和結婚的考量如同租屋買房,投入的心血和承擔的責任大不相同。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人們常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愛情修成正果似乎就是走入婚姻;但人們也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似也隱約道出爲何愈來愈多現代人寧可愛情長跑或同居,也不願簽下那張結婚證書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到中意房子寧可先租下來,也不願立刻購入,一來擔心房子不如預期保值,二來還得負起未來房子維護的責任。種種代價不是這個階段的你所想承擔的,於是寧可維持這樣短暫的契約關係。

但是當有一天屋主想要改變現狀、賣掉房子,這時你就必須抉擇,如果真的喜歡就考慮買下來;如果不想購買,則得搬出去,再找另一個房子承租。

租房和買房的考量,跟愛情長跑與結婚有點像,每個人都需要住的地方,多數人也都需要一份歸屬感,」諮商心理師許嬰寧說,交往時期就像租房子,另一半能提供你歸屬感,在雙方契合的情況下就能持續下去。

但如果有一方想改變現狀、走進婚姻,還住在這個房子裡的人就得思考是否要和這個房子有長遠的關係。當擁有了房子、和對方有了婚姻關係,婚後的付出勢必比交往時更多,尤其結婚不只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不僅難以保有自己的空間、自主權,婚後的磨合更可能是5年~10年、甚至一輩子的事。

(當有一方想改變現狀、步入婚姻,雙方應該好好溝通,瞭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這或許正是爲何許多人覺得現在交往好好的,不必急着結婚。但有時這樣的關係也可能面臨改變,當一方動了結婚的念頭,另一方卻還不想踏進婚姻,這時雙方就要坐下來好好溝通──爲什麼想結婚了?又爲什麼不想結婚?

●不想改變的人,真正不想結婚的原因是什麼

許嬰寧建議,希望結婚的那個人一定要真正瞭解爲何對方還不想結婚,甚至對方有時也不清楚自己爲何不想結婚。假使只是說了一個看似合理、表面的原因,但心裡有更多潛在對婚姻的遲疑或害怕,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即使想結婚的人不斷說服結婚、改變有多好,溝通也是不順暢,最後無論結婚或分開,都可能抱着遺憾。

甚至如果最後排斥結婚的那個人勉強答應結婚,日後仍然可能在心裡留下「這不是我的意思」、「我當初是爲了配合你」的想法,對感情或多或少會有磨損,即使當下看似同意了,潛在留下的不滿和負面影響卻可能在日後浮出來。

●想改變的人,想從婚姻中得到的究竟是什麼

想結婚的那個人也要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或許是更多經濟上的安全感,也可能是社交圈上的安全感,又或者只是一個儀式或一紙婚約,都可透過討論,看看雙方能否提供更多對方想要的東西。

許嬰寧提醒,提出希望結婚的要求時,要仔細溝通,避免造成雙方壓力、甚至嚇跑對方。深入思考自己想要從婚姻中得到的是什麼,而那是不是雙方都會渴望且受益的;若是非常肯定結婚就是你想要的,對方卻堅持不要,可能意味雙方在目前人生階段的需求不同。如果還想繼續交往,就得認清到最後還是無法走入婚姻的現實;或許得切割這段關係,轉而追求其他可能結婚的機會。

(人在不同階段,對於被愛的需求方式也不一樣,兩人在一起應該思考彼此現在的需求是否一樣,在一起的原因是否相同。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許嬰寧見過不少伴侶在經歷外人不斷催婚的壓力下,兩人仍未倉促結婚,依然攜手安然度過,有時說不定對他們的感情更加分,因爲他們需要克服旁人的眼光和社會的價值觀,到後來反而對彼此的信念更堅定,不易受到他人的聲音而情緒波動、感情生變。

或許有人會說,當有一天其中一方出現健康狀況,某些醫療行爲還是需要雙方有法律上的關係,但通常這不是最初選擇不婚的人所考量的事情,這往往又是另一個磨合期的開始。

「人在不同階段,對於被愛的需求方式也不一樣。」許嬰寧說。適婚年齡的人有結婚衝動,通常是受到世俗和家人的壓力;也有些人過了適婚年齡,多年來也就覺得沒有非得結婚的必要,所以和人生每個階段的考量很有關係。

最重要是確認彼此現在的需求是否一樣,在一起的原因是否相同,例如經濟是否穩定、想不想生小孩,自然就能釐出是否有結婚的共識。如此一來,結不結婚已是其次,只交往而不結婚,是好是壞也就沒有定論

延伸閱讀:

新人必看!五個方法教你如何準備好一場婚禮

男友不肯結婚,我該等他嗎?

旅遊業實戰心法!10/22 專家帶你瞄準大人商機,開創第二人生新服務

康健20週年慶特別歡慶場|8/19 邀您一起實踐健康 有吃有動又有玩!

救救肝苦上班族!過勞10大疑點等你來揪!馬上挑戰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