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一場在前線的革命

先前與帝俄談判的各個族羣,現在都希望新政權能夠改善他們的境遇。賀電涌入俄軍軍營,也涌入地方重要人士家中。(示意圖/shutterstock)

讓在高加索的俄國革命不只是「俄國」革命!許多證詞都清楚反映出這一點,這已深深刻劃在當地生活中。在前線,最早得知發生事變的,當然都是軍人,他們絕大多數是俄羅斯帝國的斯拉夫人。護理師妮諾.焦爾賈澤在安那託利亞佔領區赫努斯拍攝的照片,顯示三月四日(西曆十七日)密密麻麻的士兵羣集聆聽一名軍官朗讀成立俄國臨時政府的宣言。

不過佔領區的人民,鄂圖曼人與伊朗人,對此並非無動於衷。一位當時還是孩子的艾斯倫居民,回憶當時城中流言散播速度之快:「庫爾琪茲姑媽來找母親,跟她說了什麼事。從她那個小房子的二樓可以輕鬆看到就在對面的俄軍總部,她說營裡有大騷動,而且正在做準備。」所以,革命所觸動的不只是俄國子民。

先前與帝俄談判的各個族羣,現在都希望新政權能夠改善他們的境遇。賀電涌入俄軍軍營,也涌入地方重要人士家中。伊朗霍伊城亞述教會的主教以利亞,寫信給臨時政府的主席李沃夫大公,提醒他在戰爭期間亞述人所遭受的粗暴對待,希望「在自由的俄國對抗德國取得關鍵勝利時,莫忘了亞述人」。而波斯的菁英們,則由首相沃索杜雷帶頭,於三月底加入運動,嘗試再次喚起一九○○年代革命時的團結力量。

在前線,甚至在敵方鄂圖曼人的陣營,所有人都以某種形式關切着俄國革命。高加索戰線不連貫的特色,當然使得日常聯繫更加困難,但是在那幾段壕溝中,所有人都隨着俄國陣營的激動起伏。鄂圖曼軍官瓦思非.桑索真回報了一樁他的部隊得知時談論不已的趣事:「俄軍戰線後方進行了一些會議,然後其中一名俄軍爬上一個小土堆,發表了一段演說,還贏得了掌聲。」這裡、那裡,土耳其據點到處都亮出了白旗和標語板,不過,並未像在歐洲戰線的某些據點還展開了敵對雙方兵士間的友誼交流。

二月革命那幾天過後,新成立的高加索當局在整個一九一七年面臨的是三重挑戰:當地經濟狀況急速崩壞,通貨膨脹飛快、物資缺乏,而且在伊朗還出現了嚴重的饑荒。臨時政府的代表們都直接感受到如此局勢的威脅,首當其衝的便是前線軍隊。在此同時,外高加索特別委員會,在政治場域上成爲許多敵對組織的抗爭對象,帶頭的便是高加索地區四處出現的蘇維埃。外高加索特別委員會的所有決定都遭到故意的抗爭反對,甚至不被執行。最終,被佔領區的命運博弈政治味愈來愈濃,當時新政權好幾位有力人士的口號之一,便是讓亞美尼亞人自治,但是遭到激烈反對。

自當年夏天,執政當局的情勢就嚴重惡化,而此時波斯北部好幾處地方還發生了數樁暴力事件和動亂。就在高加索地區革命勢力的多重拉扯加速其衰亡之時,十一月初,布爾什維克政變,更是將高加索的政治核心直接摘除。除了前線的幾個蘇維埃委員會,大多數的地方組織都譴責這場政變,且拒絕承認任何後續結果。高加索參謀總部孤立無援,決定於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五日(西曆十八日)與鄂圖曼指揮官威毅帕夏簽署一份停戰協定;這份協定讓高加索進入一種假象的表面平靜,因爲俄屬高加索內部爲了究竟要採取何種態度應對新起的政治混亂而撕裂。

(本文摘自《歐亞火藥庫的誕生》/貓頭鷹出版社)

【內容簡介】

高加索地區現有50多種方言使用人口,信仰包含伊斯蘭、猶太教和東正教,破碎的地形上有着未受國際承認的小國與飛地,在周遭強國,尤其是俄國的進逼下,百年來衝突與紛爭不斷。

今日高加索既是位於大國邊緣卻也是戰略核心,因此在高加索問題上,歐洲、美國、俄羅斯、中國等世界強權都不免插上一腳或從中獲利。作爲強國的競逐之地,同時也是鄰國伊朗與土耳其極爲在意的地區,今日高加索不僅是歐亞大陸的火藥庫,其一舉一動都牽引着世界。本書作者試圖透過回顧百年曆史,帶領讀者深入瞭解高加索爲何是今日模樣。

【作者簡介】

埃提安‧佩哈 Etienne Peyrat

現任巴黎政治學院裡爾分校現代史講師,同時也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與里爾大學共同設立的北歐歷史研究院(IRHIS)之研究員。其研究專長爲國際關係,以及東歐、俄羅斯和中東之間的交通史。

【譯者簡介】

許惇純

成大歷史畢業,公費留法研究城市文化資產保存。現在專職從事歷史和文化資產相關之法文口筆譯工作。譯有《地中海一萬五千年》(馬可孛羅)、《文明史綱》(廣場)等。

自《歐亞火藥庫的誕生》/貓頭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