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煎餅果子的天津 不相信生菜和火腿

說起來,天津小吃繁多,怎麼樣都輪不到煎餅果子坐頭把交椅。但天津人就是打心眼裡愛它、捧它,還自覺地維護煎餅果子的“純潔性”——做法稍有差池,嚴重程度基本等同於信仰分歧:

這話就有意思了:一套煎餅,怎麼扯上“邪教”了?煎餅果子遍地都有,天津的煎餅果子又有什麼特別的?讓企鵝君帶你去吃一趟就明白啦。

心急想吃煎餅果子的,可以直接拉到文末看推薦噢!

目 錄

1 | 碼頭上漂來的煎餅果子

煎餅果子的身世之謎

2 | 正宗的煎餅果子長什麼樣?

天津人說:加火腿的都是邪教!

3 | 煎餅果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用嘴吃,更要用眼睛看

4 | 美味的煎餅果子去哪找?

四家推薦,從早吃到晚!

1 | 碼頭上漂來的煎餅果子

許多特色小吃,都有歷史故事可講,個個背景不俗、源遠流長。相比之下,煎餅果子可就沒什麼話語權了:雖然煎餅、油條歷史悠久,但煎餅果子不僅是徹徹底底的市井出身,論年紀也沒法和人家比,只有一百多歲。

煎餅果子的來源已不可考,硬要說的話,也是從趕碼頭的勞工苦力們手中流傳開來的。比較靠譜的說法是,煎餅果子脫胎於趕碼頭的勞工們帶來的山東大煎餅,屬於“二次創作”。

成書於1898年的《津門紀略》裡,記載了不少天津的風土人情·,唯獨對煎餅果子隻字未提,由此推斷,煎餅果子的出現,最早也不過是二十世紀初的事。

近些年,煎餅果子可以說是衝出天津、走向世界,全國各地的小吃攤都能見到,2012年,“黃太吉”更是靠着賣煎餅果子聲名鵲起。

按理說這是好事,但天津人就是覺得,外地的煎餅果子“不對味”。最典型的就是“黃太吉”,當年紅遍各大平臺,北京的連鎖店一家接着一家,可近在咫尺的天津,卻一家店也沒有。沒辦法,吃慣了煎餅果子的天津人根本不認:“這玩意也能入口?也好意思叫煎餅果子?”

那麼,問題來了——

2 | 正宗的煎餅果子長什麼樣?

天津正宗的煎餅果子,從內到外都有一套嚴格的章程。

先說煎餅皮,除了雞蛋之外,其他原料也都有講究。麪糊一定用清香綠豆麪來做,白麪是萬萬不可的;麪糊也不用普通的水,而是牛、羊骨頭熬製成的清湯,再講究一些,還要加上一味蝦皮——不是大蝦的皮,而是曬乾的毛蝦,味道鮮香

煎餅裡裹着的只有兩種,一是油條,二是果篦(bì)兒。

油條是“棒槌果子”,顏色棗紅,一尺來長;果篦在其他地方常稱爲薄脆,也有叫麻葉、脆皮的:麪粉略加點鹽、小蘇打,擀成四四方方的一大片,一遇熱油,小蘇打分解產生氣體,就在表面脹出小泡,金黃酥香,口感輕脆,久放不綿,和柔軟的煎餅相得益彰。

如今在天津,單獨買果篦作爲早餐的已經不多了,賣油條的特意做出的果篦,基本都是爲了做煎餅果子用。

再來就是調料了。天津靠海,吃菜口重,但煎餅果子的調味相對清淡:麪醬刷上薄薄一層,甜鹹俱全,兼有一股醬香,再加上一點紅腐乳,提上一點鮮味,基本的調味就算齊活了。再撒上一層翠綠蔥花,靠熱度激發出香辛味——有人不喜歡蔥,覺得有一股生臭味,細心的店家會提供生蔥、熟蔥兩種選擇。辣椒則相對隨意,油辣椒、辣醬皆可,只是點綴而已。

說來也怪,這樣的煎餅果子只在天津市區代代相傳,即便是近如塘沽、大港,煎餅果子就立刻大變樣。只有市內六區的範圍內,依然固守着這套傳統。外人看來,這叫墨守成規、不知變通:只有一根油條,單調又沒營養,有什麼好吃?

別說,這套規矩還真有它的道理。平民小吃中的“規矩”,北京人稱爲“窮講究”,雖說有點不得已而爲之,但一代代傳承下來,“窮講究”也演化出了不少門道。

煎餅果子爲什麼只有油條、果篦?爲了找到答案,企鵝君特意跑了一趟北京的“黃太吉”,嚐了豪華版煎餅果子:煎餅包着炸雞生菜葉,原本擔任主角的果篦只有零星幾點,搭配酸甜口味千島醬,看起來特別美。

然而,實話實說,味道實在是……知乎上曾有人提問“黃太吉的致命缺點是什麼”,下面一連串的答案,主題只有一個:難吃。

首先,煎餅裡大概是用了白麪,和綠豆麪相比缺乏韌勁,吃起來黏糊糊、軟趴趴的,加上生菜的水汽影響,口感更糟;綠豆麪特有的清香也沒有了,反倒有一點點酸味。

二來煎餅本來就薄,搭配滋味強烈厚重的食材,加上大量千島醬,味道一下子就失衡了,煎餅沒了味道,只剩下過分的酸甜味。

3 | 煎餅果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用嘴吃,更要用眼看

去吃煎餅果子,下了單之後可別淨顧着玩手機。煎餅果子的魅力,不僅在於好吃,更在於好看。手藝嫺熟的師傅攤起煎餅來,簡直有種藝術的美感。

說一句“來套煎餅果子”,那邊手底下就麻利地忙活開了:先用油擦刷上薄薄一層油,澆上一勺淡黃色的麪糊,緊接着抄起竹蜻蜓一樣的推子,只輕輕轉一個圈,一張煎餅赫然呈現在眼前,薄如紙,圓如月。

再看他一隻手拿着推子,另一隻手抓起雞蛋來,一磕一掰,推子又是一轉,滿眼黃白錯落、交相輝映。煎餅已經冒起了熱氣,又換一柄小鏟,四下裡鬆動一下邊緣,兩手一翻,煎餅就翻了個身。

放上油條果篦兒裹上之後,就是調料:小刷子唰唰兩下,抹上甜麪醬醬豆腐,一道深褐一道鮮紅,嘴上問着“要不要辣子”,順手再來一道辣醬。緊接着一翻一折,煎餅成了棉被狀,裝了袋交到你手裡,全過程不超過兩分鐘。

喜歡綿軟口感的,可以選果子;喜歡脆的,記得要果篦。減肥的同學可以選擇隱藏菜單:就要一張煎餅皮。粗糧配上雞蛋,高蛋白、低脂肪,美味依舊,卻瞬間變成了健康食品,敞開吃也不要緊。

4 | 美味的煎餅果子去哪找?

要找到真正美味的煎餅果子,企鵝君私藏多年的小秘訣是:去居民區

外地人看煎餅果子是小吃,在天津人眼中,就是日常的食物。常年累月吃下來,人人心裡都有一杆秤,而敢守着這羣“老吃主”做生意的,自然有一套。反倒是高門大戶的旅遊窗口,手藝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天津衛賣煎餅果子的,大多推着小車,車上有櫥窗,防風保溫。櫥窗裡是各式工具、調料,立等可取。問問附近的阿姨,然後按圖索驥,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想吃到好的煎餅果子,不能睡懶覺——畢竟是早點,九點過了,大部分賣家也就收攤了。

如果運氣好,還能看到一個有趣的情景:雞蛋排隊。過去的天津人有個習慣,自己帶着雞蛋去買煎餅,雞蛋放在那裡,自己就去買其他東西了,回來看看前面還有幾個雞蛋,排到哪了心裡也就有數了。近些年大家不差兩個雞蛋錢,這種情況就少了,但偶爾還能見到。

如果實在早起不了也不要緊,企鵝君找到了四家在天津小有名氣的店——名字都樸實無華,但味道絕對有保證。四家店的營業時間加在一起,時間跨度足足24小時,全天候滿足你的味蕾

白天吃煎餅,看這裡:

1 | 二嫂子煎餅果子

地址南開區衛津路鞍山道交叉口

這家店登上過《天天向上》,號稱“全天津最正宗的煎餅果子”,據說二嫂子是下崗後二次創業,手藝在廠裡是獲過獎的,絕對過關。

目前二嫂子在天津有兩家店面,個人更推薦老店,大路邊一個小窗口,掛着一塊“和平區物質文化遺產”的牌子,門前常年排隊。買煎餅的人常常是左手一套煎餅、右手一杯豆漿,站在窗口前趁熱開吃,市井氣十足。

煎餅皮攤得薄,鬆軟清香,果篦炸的透,酥脆不膩。醬料拿捏得恰到好處,鹹、甜、香諸味兼備——就這一點就能看出經驗和手藝了。技藝不精的做出來,要麼寡淡無味,要麼下手太重,煎餅的香味都被蓋住了。

2 | 楊姐煎餅店

地址:和平區襄陽道3號

楊姐的店面不大,卻很有來頭——《舌尖上的中國》第七集裡面的煎餅果子就是楊姐家的。

這家店位於襄陽道,道路不寬,兩旁是居民區,不過緊鄰濱江道中心商業區,並不算難找。楊姐家的煎餅是實打實的傳統風味,能吃出裡面加了蝦皮,透出一股淡淡鹹鮮。她家同時還賣排叉、素卷圈等小吃,也值得一嘗。

晚上吃煎餅,看這裡:

3 | 津老味煎餅果子

地址:南開區衛津路與鞍山道口交叉口

這家店就在二嫂子煎餅果子旁邊,不過營業時間一直到夜間,同樣也屬於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師傅的手藝沒得說,兩三下就把麪糊攤的渾圓,難的是不用雞蛋修補,一點破洞沒有,還能單手翻煎餅——就這一個動作,沒個十年功夫下不來。

煎餅好吃又好看,是天津經典的老味道。另外,如果選了果子,師傅會細心地先把油條爐子上烙一下,保證溫度和口感,憑這點認真的精神就值得一試。

4 | 南樓煎餅果子

這家店位於河西區,別家都是早上開門,他家是值夜班,從晚上八點營業到凌晨六點。每天夜裡經過都能看到一大羣人冒着寒風排隊,人最多的時候都快排到馬路中間去了。

來買的人多半是當夜宵,經常三套五套往回帶,店裡流水作業,四個人一個攤、一個包、一個調味,一個收尾,這才保證供應。

雖然客人多,質量卻絲毫不馬虎。煎餅的火候準,不焦不苦;雞蛋攤得很勻稱,面面俱到,邊邊角角也沒落下,每一口都有濃郁的蛋香,鬆軟裡透着韌勁,不像某些地方,做的快了手底下就潦草,吃起來一口煎餅一口蛋的。

他家還有羊湯、雲吞一類小吃,口味都相當地道,夜裡來一套煎餅配上熱乎乎的雲吞,別提多舒服了。

即便再怎麼出名,四家店依然保持着小門小戶的規模,畢竟煎餅果子,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市井小吃——不過,市井之中多奇人,尋常處也往往藏着值得探尋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