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推薦︱如何讓人生活得更有價值,閱讀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二)

還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先回去看看> 點我看文章

我會擷取其中特別有收穫的部分,下面繼續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心得。

一. 什麼叫「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能力即「意識到自己的認知」,換成另一個說法可以叫「覺察」,

這項能力幾乎是一切學習和進步的最根本能力,

仔細想想其實世界上不少數量的人,都意識不到自己的思考,

更談不上會去糾正自己的思想,許多隻憑原始動物腦行事之人,

就是元認知能力匱乏者,大腦只是你身體裡的器官之一,

你的大腦不是你,你應該學習去駕馭自己的大腦,而不是反之。

當一個人具備了元認知能力,就會轉變爲進取型人格,

進而容易用多維度視角去看待一件事情,一旦啓動了這項能力,

不斷刺激它,你就能越用越上手,功能也會越來越強大。

二. 做的正確就一定會有好結果嗎?

網路的上各種資訊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

但許多人卻總是因爲社交媒體上的別人光鮮亮麗的生活而自卑苦惱,

因爲他們衡量對錯的方式不正確,他們靠的不是邏輯和獨立思考,

而是以「認同自己的人是否足夠多」作爲衡量正確的標準。

大多數的人都是表現型人格,他們在乎的不是好、壞、對、錯,

他們只在乎自己是否「顯得好看」,唯有與大家一模一樣纔有安全感。

但你應該學習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最終自己去決定。

真正的安全感其實來自於對未來清楚的思考,

不是來自像房子、車子、證書、存款這種在別人眼裡實實在在的東西。

三. 是什麼決定了命運?

前陣子發現人真的是擁有許多「限制型信念」的生物,

有點像社羣裡的標籤功能,一旦被貼在身上就再也撕不下來了,

比如 : 從小到大老師就覺得你不是讀英文的料,

久而久之你也就這樣說服自己,也許真的不喜歡英文,

但實際上你並非真正討厭英文,只是用了不高的考卷分數限制了自己的潛能。

大多數人都被自己所侷限,無法從自己的世界跳脫出來,去觀察整個世界,

當你意識到了自己被以偏概全的思想給限制住了,你就能啓動反省機制,

假如我不想成爲處處受限的人,我就要想辦法逃脫,辦法不是天生就有的,

都是想出來的,之所以過去都沒有拼命的想,是因爲沒有被嚇過,

一旦你看到過那些人所處的恐怖世界,你就會感到害怕而想全力逃出去,

恐懼可不總是壞事 對吧?

四. 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

多數人的幸福感都是和別人比較出來的,

但是比較是相對的,而相對是永遠沒有盡頭的,

在幾何的術語中 : 單個維度上,比的是長度。

在兩個維度上,比的是面積。在三個維度上,比的是體積。

真正的卓越之人是在自己曾經達到最好的維度之外,

另外開拓了一個甚至多個維度,懂得去跨界,

每一次的跨界都是給自己開拓一個新的維度,

例如 : 賈伯斯把藝術設計和蘋果電腦進行了跨界,

並且在其中某一維度上足夠突出,

這樣多維度的加乘效應就會以幾何級數增長了。

五. 何謂學習?

學習不是目的,得用起來纔是,即便剛開始學習的時候,

看起來超級笨拙,但剛開始大家都是這樣的,實踐多了,也就自然了,

也會漸漸地好起來的,而且學習的越多,學新的部分速度就會更快,

刻意練習也是必要的,儘管並不舒服,但卻能爲自己帶來強大的複利效應。

但凡事重要的道理,都只能靠過分的重複,才能在大腦養成新的溝回紋路,

其實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就好比「開外掛」,當你擁有了開掛的人生,

就能超越大多數的芸芸衆生。

六. 或許「堅持」和「努力」都是不該存在的觀念

如果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要堅持又努力,

是否就說明其實自己骨子裡根本就不想做這件事呢?

而骨子裡不想做的事情,你是不可能做好做成的。

因此無論做任何事,在開始以前都要想盡辦法爲這件事「賦予重大的正面意義」,

當你脫離了被緊抓不放的負面壓力,依靠的是正念的積極意義,

你便會自動自發,甚至是興奮到停不下來的地步去完成這件事情,

將這些思想植入潛意識裡,這樣大腦就會在很多時候自動工作,

催促你抓緊時間,否則就會焦慮不安。

那麼傳統美德的「堅持」和「努力」還需要存在嗎?

.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暢銷新裝版)

出版日期:2024/04/15

> 購買實體中文書

.

#Beverly比猴俐的小花園

FB粉專→https://reurl.cc/0o2mZk

Youtube頻道→https://pse.is/5d7c3b

IG→https://reurl.cc/Mvb2yn

旅遊BLOG→https://pse.is/56h4q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