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開始前「摸不到心跳」 原是麻醉「這藥」釀過敏休克

手術開始前「摸不到心跳」,原是麻醉「這藥」釀過敏休克。(圖/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一名20歲的男性因車禍臉部骨折,到醫院接受緊急手術,在詢問過去無病史前提下接受一般麻醉,包括給予適量的安眠藥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及吸入性麻醉氣體,沒想到5分鐘後心跳突然上升到每分鐘140下,血壓也掉到52/36mmHg,甚至一度休克摸不到心跳,雖然經過急救保住一命,手術卻也因此被迫中斷

林口長庚一般麻醉科主任柳復兆表示,臺灣每年約有300名過敏性休克案例藥物過敏者就佔8成,患者通常在接觸過敏原數分鐘至1小時內出現皮膚起疹、嘔吐、頭暈舌頭咽喉發生腫脹、呼吸困難及血壓急速下降等症狀,且過敏情形可延續到數小時之久,如果沒有經過適當及立即的醫療照顧,可能會導致病患死亡。

爲了解臺灣本土發生過敏性休克的實際狀況與嚴重度,林口長庚麻醉部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2005年至2012年間,共有2219人因過敏性休克住院,其中男性有1186位、女性有1033位,進一步分析過敏成因,發現只有418位是食物引起,餘下8成、我1801位個案都是藥物引起,其中70至79歲的發生比例最高。

柳復兆表示,該名男性病患在出現心跳變慢、血壓下降等症狀後,麻醉科醫師馬上懷疑是過敏性休克所致,爲病患抽送至過敏檢查檢驗,果然發現病患對某種肌肉鬆弛劑有明顯的過敏反應。幾天後病患再次進開刀房進行重建手術,經由更換不同肌肉鬆弛劑輔助麻醉,麻醉與手術過程都很順利,沒有再次發生休克情形。

柳復兆表示,臺灣藥物過敏休克發生率高,對醫師而言是一大隱憂,因爲臨牀上醫師常常會遇到病人吃藥打針過敏的情形,但國人用藥習慣常同時混合使用多種藥物,其中也包含一些複方藥或來源不明的藥物,因此大多數的藥物過敏往往很難找到過敏原。

▲過敏性休克患者可經醫師處方施打強心針救命。(圖/記者嚴雲岑攝)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心血管藥物、抗生素、麻醉藥物、神經科用藥以及血液製品等,都有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但佔比最高的仍屬於「不明藥物類」,如檢驗檢查常用的顯影劑等都在此類,佔比高達36%,其次則是抗生素17%及消炎止痛類藥物14%。

林口長庚藥物果敏中心主任鍾文宏表示,過敏發生原因繁多且複雜,一般民衆如果有藥物或食物過敏的經驗,可以到有藥物過敏檢查合格的醫院檢測,找出自己的過敏原。特別是有藥物過敏史、需要接受手術、麻醉、特殊藥物治療的病人,可以將自己可能過敏的藥物拿給醫院檢驗,確認自己的過敏原,讓自己遠離過敏性休克的風險

▼長庚醫院麻醉部舉行過敏性休克衛教記者會。(圖/記者嚴雲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