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響起紅色“電波”:這盛世,如您所願!
本報記者 宣晶
文化創新是上海這座城市的標誌,也是全國人民的期待。今晚,上海出品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將亮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爲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傾情起舞,這是該劇作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在北京的首場演出。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有着光榮革命傳統,傳承着紅色基因,承擔着重要使命。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七一”之夜的北京演出讓每一位《電波》的演職人員都心潮澎湃。“帶着李白的故事來到首都,就像回家一樣。當今盛世,正是以李白爲代表的先烈們所期待看到的圖景。”劇中“李俠”扮演者、上海歌舞團榮典·首席王佳俊說,“舞臺是我的戰場,講好中國故事、演好革命英雄是我的使命,希望能用最完美的演出爲黨的生日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向先輩英烈道一句:這盛世,如您所願。”
優秀原創文藝作品登上展演舞臺,進一步提升了上海文化原創力和標識度。自2018年12月首輪試演以來,上海歌舞團創排的這臺舞劇已巡演了255場,在Z世代心中激盪出“最上海”的神韻魅力,使紅色“電波”成爲當代中國舞臺藝術界的一種文化“現象”。
“頭部要基本倒平,胳膊肘再拐過去一點,腋下打開,手臂儘量舒展……”悠揚的樂聲、清亮的喊聲與打節拍的掌聲混雜着,合奏出一首獨特的奮鬥序曲。昨天下午,紅色“電波”迴盪在北京東三環北路4號的東方歌舞團排練教室裡,舞劇總編導韓真、周莉亞與上海歌舞團演員們再度聚攏,爲“七一”演出做着最後的打磨雕琢。
“《電波》是當代青年寫給革命先烈的一首詩,送去我們發自內心的問候。”韓真說,“7月1日演出分量很重,我們精摳每一處細節,必須以最完美的狀態亮相舞臺。”只有在細節上做到淋漓盡致,再配合精緻的舞段,才能使角色“立”在舞臺上,讓演員的每一分情緒和情感都打動觀衆。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演出超過250場,如何保持“百場如一”?上海歌舞團敏銳地發現,演員的舞臺狀態在高強度巡演中可能會遇到一些變化,確保“原汁原味”呈現的關鍵就在於第一時間自我發覺並糾正。 ◆下轉第十版
(上接第一版)
“每場巡演,我和幾位專業老師都坐在觀衆席,監督着舞臺呈現和藝術質量。哪怕最後一排、最邊上的羣舞演員的表演出現瑕疵,我們都會及時指出,此前已有過多次小範圍溝通。”《電波》執行編導吳歡告訴記者,“連續跳了幾百場,演員在舞臺上往往會產生一種肌肉‘慣性’,磨平一些細節亮點。我們強調每一場的‘演後評’和巡演間隙的集訓,目的就是打破慣性,讓表演回到第一場的最佳狀態。”
據悉,剛結束在上海的舞劇季演出,演員們又撲進排練廳,力爭在北京的舞臺上綻放最優美的身影。“演員們上午9點多開始練功,短暫午休後一直排練到晚上七八點鐘,有些演員還會主動要求加練。幾位主要演員已經提前去往北京,在總編導的指點下精益求精地排戲練舞段。”吳歡告訴記者,這輪排練從序幕到謝幕打磨了每一個演出環節,從頭到尾仔細梳理了每一個角色。舞美工作人員提前入駐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晝夜不休地投入舞臺裝臺調試,在呈現最佳舞臺效果的同時確保演出安全有序。目前,全體演職人員已調整好狀態,等待大幕開啓。
“《電波》中的每個角色都是真真切切的生命,他們的光芒照亮了黨的百年曆史。”周莉亞說。誕生至今,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先後獲得“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獎盃與口碑雙豐收,彰顯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在當代社會的巨大影響力和時代價值。 “我們用舞劇表達愛黨之情、愛國之情,歌頌革命先烈執著付出、不畏犧牲的精神。”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說, “臺上臺下共同向英雄致敬,每一箇中國人內心都有紅色基因,在觀看《永不消逝的電波》這一刻被激活了。”
跨越時光長河,搭準時代脈搏,上海文藝舞臺的創新腳步永不停歇。6月10日,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示範黨課”的形式全新亮相,將優秀文藝作品與“四史”宣傳教育緊密結合,不斷創新表達方式,用穿透人心的舞臺藝術讓現場觀衆接受了愛與信念的洗禮。6月27日,一段5分鐘的《永不消逝的電波》短視頻在朋友圈刷屏,素材源自《潮涌長三角——長三角三省一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特別節目》。上海歌舞團的演員們“跳”出劇場, “舞”進熒屏,用實景舞劇的形式再現暗夜裡最殘酷的生死較量。
據悉,上海歌舞團正籌劃啓動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朱䴉》駐場演出,第一階段駐演計劃至2022年1月,累計演出近百場,創新和實踐“以演出爲中心環節”的新模式。以探索駐場演出爲契機,他們將進一步鍛造經典之作,讓優秀作品煥發出持久生命力,助力打造上海城市軟實力。
《永不消逝的電波》爲何能吸引那麼多Z世代年輕人“二刷”“三刷”,甚至還出現追劇的“電波迷”?專家認爲,這道紅色“電波”的穿透力來源於守正創新,對藝術高峰的不斷追求與突破。創作者借鑑和吸收了戲劇元素甚至電影類型,運用獨特的舞劇結構和肢體語彙,拓展了舞臺藝術的表達空間,滿足了市場和觀衆對優秀原創藝術的認同與追求。
一部好作品不僅能吸引人、感動人,更能鍛鍊人、培養人。韓真欣喜地發現,一些年輕演員最初排練時還略顯稚嫩,現在已經承擔了更重要的角色。“我們和《電波》共同見證了他們的成長。”韓真認爲,文藝人才梯隊培養成效顯著,爲探索舞劇駐場演出奠定了基礎。
“演出200餘場,《電波》始終帶給我心靈震撼與藝術啓迪。作爲地下工作者,蘭芬的使命是保持沉默、堅守信念、等候勝利,她用無比強大的內心與堅貞的信仰做到了這一切。”劇中“蘭芬”的飾演者、上海歌舞團榮典·首席朱潔靜有着10年黨齡,“通過塑造蘭芬,我自己也在成長,體會到建黨百年的奮鬥歷程充滿悲壯和滄桑。”今年5月28日,王佳俊在《永不消逝的電波》巡演途中成爲一名中共預備黨員,他感覺每一場演出都是一次精神洗禮,希望讓更多年輕人看到、聽到新中國的歷史,讓他們銘記爲我們搏命捨生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