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既能致富,也是生活中的一種享受....
幾千年來,中國就是一個以“慢文化”著稱的國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南山,採菊東籬;名仕風流,低吟淺唱;聽花開花落,看雲捲雲舒……一直是先賢們爲我們描繪的一種美好而輕鬆的生活狀態。
不知從何時起,這一傳統觀念被效率、金錢、利益這些關鍵詞所取代。而近年來,人們對“慢生活”、“品質生活”的嚮往與渴望越來越強烈,人們開始反思,成天忙忙碌碌,到底爲什麼?難道追求幸福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拼命掙錢,就是把自己忙死?但迴歸傳統,迴歸詩意生活的聲音又屢屢掀起浪花。
傳統的中國文化倡導: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真正明白在快慢、張弛、疏密、得失、成敗、忙閒之間的生活藝術,對現代中國人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藝術品收藏活動在其中完全可以充當一個調適的角色。
現如今的收藏活動也在市場的潮涌中出現了許多速成方式,大大小小的“拍賣會”、“展覽會”、“博物館”以及網絡交易,讓收藏這一傳統文化活動更加便捷化了,使收藏這種細品慢享的文化活動直接嵌入了這個高速運轉的社會。
無可否認的是,玩收藏需要品、需要鑑、需要賞,這些特點又註定了收藏活動本身,可以成爲一種慢下來的生活方式;在品、鑑、藏之間幫助我們保持一種緩慢精緻的生活狀態,在“慢”節奏中保護我們對藝術的感受力。
臺灣女作家龍應臺說:“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緻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累積、沉澱、寧靜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我相信過於奔忙會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丑。閒暇、逗留,確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在這個慾望高漲的時代,“慢生活”的實現並不容易,慢收藏的核心在於耐心和專注。相對於充滿功利色彩的投資性收藏,“慢收藏”也是有步驟的:
首先,慢收藏的第一步就是確立自己收藏的目標和方向,不要盲目,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有所選擇和側重。無節制的收藏行爲,不僅有“玩物喪志”之嫌,也違背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古訓。
第二步,對藏品進行整理、研究並與同道一起鑑賞。只藏而不鑑,滿足的是佔有慾,不是真正的收藏,只鑑而不賞是做學問,也不算真正的收藏,總之藏、鑑、賞,每一個環節都是必要的,也是充滿樂趣的,可以享受的。
第三步,懂得“捨棄”。在收藏過程中,很多人一看見好東西就想迅速據爲己有。但是,這世界上的好東西太多了,誰也不可能全部擁有,因此要明白,收藏享受的是個過程,切忌與人攀比,要學會“捨棄”,慢慢體會收藏的“緣分”,就算得不到,也不會太痛苦,太難過。
真正意義的收藏,它不是收購,也不是保管,更不是投資,它是一種精神享受,一種“慢生活”的態度。它能使我們知識豐富而開闊,並能真正地理解在快慢、張弛、疏密、得失、成敗、忙閒之間從容而淡定的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