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智能生活 融入數字時代

5月21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孔家莊街道氣象后街社區陽光家園託養中心工作人員在陪老人玩益智遊戲。

新華社記者 牟 宇攝

5月19日,在浙江嘉興秀洲區王店鎮家院融合養醫護智慧照料中心,83歲的胡秀珠老人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

翁奇羽攝(人民視覺)

7月3日,在2021中國山東(青島)國際康養產業博覽會上,來自國內外的參展商帶來了當下前沿的老年康養產品技術服務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攝

已投入使用的天津市河西區居家養老服務管理平臺

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攝

智能時代正加速擁抱老年人

6月10日,支付寶上線“長輩模式”,頁面字體變大,應用項目精簡

6月29日,3項智能終端老化團體標準發佈……

一個多月前,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強調,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發展老齡產業,推動各領域各行業適老化轉型升級。

近期,各地各行業創新手段,將更多新技術、新機制運用到適老化轉型升級中,讓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數字時代的便利和樂趣。

催生大批適老“黑科技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人,佔總人口數的18.7%。龐大的老年人羣體蘊藏着巨大的市場需求,催生大量適老科技產品。

6月9日—11日,2021上海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舉行。分體式輪椅牀、緊急呼叫器、便攜式健康隨診包等一大批適老“黑科技”集中亮相。

大小便護理機器人是失能老人的福音。護理機器人由密閉式包褲、兩根管道、感應線和處理機組成。當老人排出大小便時,儀器自動感知,立即抽取大小便並存儲在污物桶內,大小便結束後,溫水沖洗和暖風烘乾功能就會啓動。整個過程智能全自動化運行,無需護理人員操作。

智慧看護系統讓獨居老人更有安全感。它利用激光雷達、雲計算、大數據技術,針對老年人跌倒等風險行爲進行自動檢測並報警。一個黑色小圓盒安裝在臥室客廳的頂上,可以24小時看護房間內老人的動態。老人跌倒後15秒左右,後臺管理平臺就會向老人親友發出警報。

6月9日,在2021上海國際養老服務產業高峰論壇上,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表示,智慧養老應從關注硬件轉變爲更加關注科技的應用場景,更加關注老年人的服務體驗,提高新技術的適老性。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認爲,“老年人對新技術接受慢,但是一旦形成消費習慣,就具有很強的用戶粘性。互聯網經濟和老齡經濟融合發展,一定會催生出許多新的經濟業態。”

當大量適老產品集中在一起時,智慧養老社區就形成了。在智慧養老社區裡,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構建起一個個悉心呵護老人的應用場景,養老正逐漸變成“享老”。

5月7日一大早,重慶市的陳阿姨突然感到頭暈眼花,一下沒站穩,摔倒在地上。就在摔倒時,她拉扯了一下牆邊的紅色繩子

幾分鐘後,社區安保人員和樓棟管家趕到了陳阿姨家。他們查看現場情況後,聯繫了社區配套的綜合門診醫護人員。隨後,醫護人員用輪椅將陳阿姨接到門診部檢查、醫治。因處理及時,陳阿姨最終轉危爲安。

陳阿姨住在位於重慶市璧山區的中鐵任之健康城,這是一個智慧養老社區。陳阿姨拉下的繩子叫做“緊急呼叫拉繩”。“我們在社區出入口、公共活動室以及居民家中臥室、客廳、陽臺、浴室、馬桶旁等多個重要位置設置了緊急呼叫拉繩,並將其與我們自主研發的智慧健康養老雲平臺接通。”中鐵任之健康城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繩子被拉下後,雲平臺立即鎖定報警人的信息和位置。同時,中控值班人員第一時間安排就近的安保人員、樓棟管家和醫護人員趕往現場施救。

不僅如此,雲平臺還打通了社區各項服務系統,爲老年人建立起電子健康檔案。當醫護人員將陳阿姨送至門診後,門診醫生立即調出了陳阿姨的健康檔案:有高血壓和胃出血病史,最近血糖偏高……結合檔案,醫生在進一步詢問陳阿姨近況後,安排了相應檢查,並對症進行了處置。

在位於北京房山的萬科隨園,老人們只管享受愜意的時光,生活中的煩心事兒都交給了“智慧大腦”V-Care智慧照護平臺。

“智慧大腦”包括醫護、餐飲、文娛、物業四大類服務模塊165個服務細項。老人身體、心理上有什麼風吹草動,“智慧大腦”往往能第一時間監測到。老人喜歡吃哪些食物、喜歡參與哪項活動,“智慧大腦”會將這些信息記錄下來。

去年年初,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從外地回到隨園的楊奶奶需隔離觀察14天。觀察期結束後,“智慧大腦”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了楊奶奶的異常:就餐時間變得不規律,有時候乾脆不去餐廳,就在房間裡對付幾口,也很少出門和大家聊天。

管家立即跟楊奶奶溝通,原來,隔離觀察時她的情緒發生了波動。管家們立刻對楊奶奶進行心理輔導。得知她年輕時擅長跳舞,民族舞社團隨即向她發出了邀請函。如今,她不僅是民族舞社團的一員,還頗有興致地學起了葫蘆絲。

“數字鴻溝”正在彌合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最新一期《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的網民羣體佔比爲11.2%,網民的增長主體由青年羣體向未成年和老年羣體轉化的趨勢日益明顯。“銀髮族”加速觸網,衆多互聯網APP適時推出了“老年版”,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近日,百度“大字版”APP上線,除了適應老年人的使用習慣將字號放大外,還在底部工具欄開設了“百寶箱專區。“百寶箱”裡包括“識萬物”“語音搜索”“休閒娛樂”“帶孩子”“生活便利”等各種實用的日常服務。以“帶孩子”服務爲例,它包括了“聽兒歌”“口算批改”“識生字”等功能,方便老年人輔導孩子學習。

“字體夠大,操作起來挺容易的。”6月10日,劉阿姨在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第一次用手機銀行完成了業務辦理。劉阿姨操作的是“關愛版”交通銀行手機銀行。針對老年人需求,“關愛版”首頁精簡了圖標數量,只保留了老年人常用的“賬戶查詢”“轉賬”“理財”等業務入口。

近日,“福建居民養老保險”微信小程序上線了“老年人模式”。在這一模式下,除了字體變大外,系統還會播放語音提示,引導老人自助辦理業務。

7月1日,浙江省衛生健康委發佈消息,凡是60週歲及以上的居民,打開“浙裡辦”APP,進入預約掛號界面,就會跳出“關懷版”界面推薦。“關懷版”界面優先顯示用戶最近預約過的醫院,流程中還去掉了輸入驗證碼環節,最快點擊4下即可完成一次掛號預約。

還有的APP通過將老人與子女、親友相關聯的方式,實現子女、親友爲老人呼叫服務、線上支付、解決難題等。

一位網友近日發帖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晚上過了飯點,老爸還沒有回家,打電話、發微信都沒有迴應。家裡人急死了,準備全家出動去找,我靈機一動,馬上打開手機的“遠程守護”一瞧,老爸和我的距離只有25米,原來,他是在鄰居家打牌入了迷,沒聽到手機響。

“遠程守護”是OPPO手機專爲老年人開發的一個功能。子女可以在“遠程守護”APP中實時查看父母的位置,併爲他們設定一個守護範圍。如果父母走出該範圍,子女會第一時間收到提醒。

業內人士表示,“老年版”APP的興起,既是市場需求使然,也與政策因素有關。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要在政策引導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有效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

2020年12月,工信部印發《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並決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爲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針對老年人,推出更多具有大字體、大圖標、高對比度文字等功能特點的產品。鼓勵更多企業推出界面簡單、操作方便的界面模式,實現一鍵操作、文本輸入提示等多種無障礙功能。提升方言識別能力,方便不會普通話的老人使用智能設備。”

6月29日,電信終端產業協會、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共同發佈了《移動終端適老化技術要求》《移動終端適老化測試方法》和《智能電視適老化設計技術要求》三項團體標準,側重解決老年人在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智能終端產品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此次適老化標準的出臺,不僅爲將來面世的移動終端產品提供了設計方向,也爲全產業鏈發展確定了體系和準則。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喬躍山介紹說:“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做好智能終端適老化工作,研究制定智能終端產品適老化水平評價體系,不斷豐富適老化智能終端種類。”

適老化改造“加速度”

家庭環境是老年人居家生活的重要空間載體,其適老化程度直接關係到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品質。近期,全國很多地方加速對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

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從今年4月起,許多老人家裡陸續安上了“智慧養老三件套”——智能煙感系統、一鍵報警系統以及語音監控系統。

這幾天,鎮海區招寶山街道總浦橋社區工作人員有些忙。他們先來到銀杏小區奶奶家,邵奶奶今年90歲,身體還硬朗,生活能自理,但女兒不在老人身邊,經常擔心老人的安全。工作人員在邵奶奶家客廳安裝了語音監控系統,這樣一來,女兒可以通過監控系統實時瞭解老人的生活狀況。

隨後,工作人員又去了小區另一戶獨居老人白奶奶家裡。工作人員在她家的臥室和洗漱間裝上了一鍵報警系統。如有突發情況,老人可按警報器,後臺系統會第一時間與其子女取得聯繫。同時,系統如果監測到老人超過20小時未走動,就會自動報警。“去年在家裡摔了一跤,現在還後怕,有了這個報警器就安心多了。”白奶奶說。

總浦橋社區黨委書記孫薇介紹說:“我們以銀杏小區爲試點,面向高齡獨居老人採用嵌入式智慧化數字養老模式,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裝‘三件套’中的若干項目。後續我們還將依託社區微腦平臺,逐步推廣智能電錶、智能門磁、歷史活動軌跡查詢、越界報警等模塊應用。”

與居家適老化同樣重要的是公共服務適老化。目前,各地正在探索適老化服務,老年窗口、上門服務等越來越多。

河南省平頂山市汝州市民之家設立“老年人服務專區”,安排專職工作人員,主要針對常辦的老年優待證、醫療保險報銷、社保認證、不動產辦理等22項高頻事項,爲老年人提供諮詢解答、引導幫辦、輔助自助辦理等服務。

廣東省廣州市政務服務大廳開設了“老年人優先窗”,實行老年人優先叫號辦理,配備專人爲老年人提供全程陪同服務,指引幫助老年人取號排隊,協助其填寫申請表以及使用各類自助服務設施等,必要情況下還可提供全程幫辦、代辦等協助辦理服務。

6月中旬,家住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吳先生準備將一套房子過戶,可是他已經92歲了,行動不便。於是,吳先生的女兒聯繫了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爲父親預約了上門服務。

5天后,呼和浩特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負責人帶領受理人員,上門爲吳先生辦理了轉移登記。在工作人員指導下,老人在申請書上按了手印,並留下影像資料。“上門服務太貼心了,真是實實在在給羣衆辦事!”辦理完業務後,老人深表感謝。呼和浩特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負責人介紹說,高齡老人行動不便,如果無法到場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可預約無償上門服務。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認爲,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這既包括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也包括居家、社區、機構以及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體系構建,同時還包括對整個社會的適老化環境、適老化政策體系的建設。(本報記者 潘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