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齊平專欄》川普手中還有哪些牌

在關稅戰打響美中角力2.0序幕後,「川習會」與「貿易談判」成了左右兩國關係關鍵。(新華社)

在4月2日美國將實施「對等關稅」之前,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3月24日與中方官員進行通話,雙方除聚焦關稅外也觸及2020年中美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搶先一步,與川普關係親近的共和黨參議員戴恩斯21日即抵中國訪問,先後與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及總理李強會晤。葛里爾與戴恩斯角色明顯不同,前者着重於關稅與貿易,是技術官僚層次;後者則負有重要任務,與川普念茲在茲、一心想跟習近平舉行元首峰會有關。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因受中方制裁,暫時不便訪華,川普又迫切期待能儘早與習近平會晤,遂派戴恩斯出馬,戴與中方會晤,從馬朝旭、何立峰到總理李強,規格很高,戴公開表示:「美中關係非常重要,雙方應加強對話。」並說希望兩國「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舉行進一步的高級別對話。」

川普2.0上任以來,時不時表達他跟習近平關係很好,更不只一次「預告」他會跟習通話或見面,情溢乎辭。如何解讀?必須從他一心一意要追求的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談起。

對川普而言,MAGA有三大挑戰:一是地緣戰略調整;二是重振美國製造業(含造船業);三是紓解財政與債務困境。就地緣戰略的調整而言,一方面從歐洲及亞洲進行戰略收縮,與此同時,則在北美搞戰略擴張,亦即從全場緊迫盯人,改打半場區域聯防的意思。

可以想像一下,跟8年前,2017年川普1.0上臺時相比,美國與中國實力的消與長,及中美兩國無論在西太平洋和全球範圍內博弈的態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回想一下,當時川普針對中國一連串打出的牌(新疆牌、香港牌、南海牌、臺海牌),除臺海牌外,其餘不是已渺無聲息,就是已打不起來;一連串發動的戰(關稅、投資、科技、軍事、航天等),除投資戰已成功迫使臺積電移往美國外,其餘不是兩敗俱傷的雙刃劍(如關稅戰),就是已被中國快速追近甚至反超之中。

全面盤點下來,美國如還要視中國爲潛在敵人或最大對手,卯足了勁把中國往死裡打,就會發現,除了還剩臺灣一張牌,幾乎已無牌可打,甚至就是要打臺灣牌,力道也已大不如前了。

就這一點,美方包括川普也都在不經意間泄漏了底牌。川普說,美國不希望跟中國開戰,但也有萬全準備(他的語氣,正好跟中方的「奉陪到底」完全相反);美國國務院專家Michael Anton說得更老實,「爲臺灣打仗,明顯不符合美國利益;何況就算有,也無法保證美國一定贏。」那麼,既然如此,川普爲何又急於與習近平舉行峰會呢?

這就要回到川普MAGA的三大挑戰了。其中第二個,照橋水創始人達利歐的說法,美國製造業永遠比不過中國了;但不談趕上,如能重建一部分也成。就此而言,跟第三個財政及債務困境的舒緩一樣,或許中國(舍中國就別無他法了)都還能幫上一把。但懂交易的川普一定明白中國不可能白幫,幸好在第一個戰略中的「西太戰略收縮」或還有些籌碼可用。估計北京也正在等着川普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