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增加預算拍洗腦劇?(劉新圓)
日前被痛批「洗滌人心,製造恐怖」的電視劇《零日攻擊》,就拿了文化部7131萬補助款。(圖/零日文創提供)
文化部114年度編列公務預算290.09億元,創下歷年新高,再加上前瞻預算,則首度突破300億。
雖然文化部屬於小部會,但由於「文化爲立國之本」,所以通常朝野都認爲預算多多益善,立委也不太輕易刪文化預算,尤其若砍得太兇,一不小心就會被批評不重視文化。但正因如此,文化預算反而容易形成浪費,更可怕的是,反變成當權者控制思想的工具。
日前被痛批「洗滌人心,製造恐怖」的電視劇《零日攻擊》,就拿了文化部7131萬補助款。該劇以臺海戰爭爲背景,重心卻擺在所謂匪諜的活動,而戲裡搞紅色滲透的危險分子,恰恰與民進黨指控的「第五縱隊」不謀而合。若說執政黨無意透過「芒果乾」戲劇恐嚇人民以排除異己、鞏固政權,很難令人相信。
儘管輿情洶洶,114年度文化部預算項目仍以影視音產業編列最多,超過46億。其中光是「黑潮計劃」第2期就編了不下29億,佔了一半以上。文化部強調,期盼「文化黑潮成爲另一個護衛臺灣的暖流,讓文化藝術作爲臺灣遞向世界最響亮的一張名片。」
平心而論,影視產業是文創業的龍頭,可以帶動相關產業一起振興,所以政府把重點放在影視產業並沒有錯。20世紀末,韓國就是看中電影的附加價值高,所以投注大量資源,以期帶動文化產業發展,但效果並不顯著,反而是電視劇因爲亞洲金融風暴被迫大量出口,意外引爆了韓流。很多人以爲韓國文創業強是政府帶動的,其實是個迷思。
反觀我國,自2002年推動文創業,倒是曾在馬政府時期出現過短暫的國片復興,多部佳作創紀錄。可惜氣勢不夠連貫,近年來,連國內票房都難以和好萊塢片競爭。叫好又叫座的國產影視作品之稀缺,就跟奧運奪牌一樣艱辛。
國內影視產業有很多結構性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政府的補助,非但不是萬靈丹,甚至會變質爲思想控制的工具。當權者可能趁機引導並暗示業界,題材愈符合政治正確的案子,就有機會得到更多資源,否則怎麼有不少影視作品,如《返校》、《茶金》,都充斥着國民黨的黑歷史?
這種現象在西方民主社會是不可思議的,因爲政治介入文化是大忌。所以像美國專司藝文補助的國藝會,就嚴格遵行公開透明的機制。我國也仿效其體制,設立了國藝會,可惜功能不彰,尤其大部分的藝文補助都掌握在文化部手裡。更悲哀的是,政府補助綠營自己人和「綠友友」似乎普遍被視爲天經地義。
誰說臺灣的民主已經成熟了?至少等文化不受政治干預再說吧!
(作者爲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