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剿匪成仁 黃埔一期的獨眼將軍(莊秉漢)
劉戡,黃埔軍校第一期,戡亂戰爭中飲彈殉國成仁。(圖文:莊秉漢)
陸軍軍官學校,自民國38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翌年在高雄鳳山覆校,在學校內共有10棟學生宿舍,它們的命名方式,其中9棟皆爲創校校長蔣中正親點的9位黃埔畢業將領,有一棟名叫「麟書樓」,係爲緬懷紀念黃埔第一期畢業的劉戡將軍(字麟書)。因爲,劉戡將軍總是在國家危難時奮勇當先,最終引爆手榴彈殉國,展現對中華民國的英勇與忠誠,足爲日後黃埔學弟妹效法的楷模和典範,
陸軍軍官學校有棟名爲「麟書樓」學生宿舍,系緬懷紀念黃埔第一期畢業的劉戡將軍(字麟書)。(圖文:莊秉漢)
劉戡(1906年-1948年),出生於湖南桃源縣朝陽鄉,他的父親劉運燾畢生致力於法學,與國民黨元老宋教仁爲同鄉同窗,辛亥革命前,宋教仁組織反清運動,經常經費枯竭籌款無着落,劉運燾總是慷慨解囊贊助宋教仁革命事業,彼此友誼至篤,劉戡就在父親家風浸潤,從小就燃起救國救民的革命之志。
不過,劉戡11歲那年父親去逝。隔年母親離家出走棄養劉戡,幸好姑母劉穆淑一家人收留扶養他,姑母疼愛姪子之情超過自己的兒子,讓父母不在身邊劉戡,感受到親情溫暖,他曾在日記中感謝姑姑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吾有吾姑父母何異」。
劉戡16歲時考入湖南省立第二中學,求學時,看到西方列強欺凌中國,認爲今日唯有發展工業才能振興中華,於是他轉學到湖南省立高等工業學校就讀,以學習新進工業課程。當時中國正處於各路軍閥割據的時代,國人都意識到,中國危亡維繫於廣東革命政府的孫中山先生,使得三民主義學說風起雲涌席捲全國,劉戡在學校上課時,授課老師會偷偷引導學生國民革命思潮,劉戡接觸到三民主義,即對孫中山先生欽仰不已,高中畢業後,適逢黃埔軍校創校,「到黃埔去!」成爲那時熱血青年最時尚的口號,全國有志者紛紛投筆從戎,18歲的劉戡也懷抱滿腔熱血,立下鴻鵠救國之志,南下報考軍校,並且順利考取黃埔軍校第一期,矢志不渝追隨孫中山總理、蔣中正校長所領導的國民革命。
黃埔軍校畢業後,劉戡參加東征,擔任教導第2團第6連少尉排長,因爲作戰勇猛如虎,跟隨師長何應欽討伐起兵叛亂的駐粵滇軍總司令楊希閔、桂軍總司令劉震寰,初試啼聲立下戰功升上連長,後來一路北上揮軍討伐吳佩孚軍閥,從上海、龍潭、臨沂、蚌埠,又轉戰豫西、鄂北等戰場,他敢與軍閥正面交戰,不願意苟且偷生,北伐戰役中曾經負傷三次,但是每次受傷都能克敵致勝,一路從副營長、營長、到團附,最終北伐成功統一中國,劉戡晉升爲上校團長。
民國20年(1931)11月,中共在共產國際的扶持下,在江西瑞金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權,意圖顛覆中國當時的合法政府──中華民國。民國21年5月,蔣中正調集24個師30萬兵力圍剿蘇區,是爲豫鄂皖邊區第四次圍剿,孰料,國軍最初戰況不利,在湖北黃安戰役中,先是國軍第69師師長趙冠英被俘,接着國軍第7師馳援,半路中了紅軍設下埋伏,師長厲式鼎也淪爲俘虜,最後湯恩伯率兩個師與紅軍遭遇被擊潰,紅軍還從湯恩伯部繳獲大砲等重兵器,導致國軍軍心渙散,中共領導的紅四方面軍贏得第一次勝利。
國軍圍剿指揮官衛立煌顏面無光,緊急命令時任少將旅長的劉戡率第10師第28旅搶佔黃安郊外側面高地,另與第58團構成掎角之勢,劉戡旅部向紅軍發動猛攻,鏖戰數晝夜,在戰鬥中,劉戡右眼不慎被流彈射中,喉嚨和肺部遭砲火濃煙嗆傷,但是他仍強忍住身體劇痛抵死不退,第28旅終於突破紅軍防線,紅軍無法久戰潰散而逃,斬獲一萬餘名紅軍,衛立煌趁此機會一舉攻克紅軍指揮基地金家寨,戰事平息後,劉戡緊急送醫急救,導致右眼球受創嚴重必須摘除,必須配裝「假眼」,自此,劉戡右眼終生失明,但也聲名大噪,「獨眼龍將軍」封號不脛而走,他因爲戰功顯著晉升國軍第83師中將師長。
民國22年冬天,長城抗戰爆發,劉戡奉命率第83師防守熱河南天門陣地,日軍戰前即揚言「1星期之內攻下南天門陣地」,然而,劉戡師部表現英勇頑強,獨撐戰鬥超過8天,重創日軍3000餘人,陣地始終不失,日軍大爲震怒,急調5000餘兵力總攻擊,在戰機和大砲的掩護之下,夜襲南天門陣地,雙方激戰至第2天中午,第83師傷亡慘重,就連炊事兵和醫護兵都親上火線,無奈第83師孤立無援,缺少反坦克武器,眼看南天門陣地就要守不住了,劉戡義憤填膺,畢竟他深受蔣中正的器重,拔擢成爲第83師師長,這是中央軍裡少數擁有精良武器裝備的德式師部隊,現在83師軍力犧牲殆盡,全線崩潰,劉戡愧對委以重任,汗顏自己是蔣中正嫡系部隊,枉費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悲憤情緒涌上心頭,索性拔出配槍準備自殺以謝國家,參謀長符昭騫等看見師長劉戡的自殺舉動,急忙奪下他的槍枝,劉戡止不住落下英雄淚,無力地癱在地上,只能忍辱負重宣佈棄守陣地,撤離熱河南部。
民國26年抗戰全面爆發,劉戡有了再次請纓報國的機會,所謂「臥薪嚐膽、生聚教訓」,軍委會晉升他爲第93軍軍長,轉戰全國各地,民國27年,劉戡在中條山戰役中,運用易守難攻的山地地形,阻止了日軍的13次進攻,撐持國軍在山西省南部戰場抗禦日軍達3年,獲頒軍人最高榮譽的「青天白日勳章」。民國30年,日軍出動兩支聯隊進犯太行山區,劉戡給予敵人嚴重打擊,民國33年,中原會戰的龍門戰役,他一舉殲滅日寇一萬餘人,在此同時,美軍在諾曼第成功登陸,同盟國在東西方戰場勝果遙相呼應,軍委會擢升他爲第36集團軍總司令,成爲第一戰區的中流砥柱。劉戡在八年抗戰中打了不少勝仗,憑藉着悍不畏死的軍人血性,讓日寇聞風喪膽。
抗戰勝利後,劉戡的集團軍縮編改組爲整編第29軍,擔任軍長駐紮陝西,民國37年2月下旬,共軍總參謀長彭德懷集結第1、3、4、6、8各縱隊以及警1、2旅、騎兵第6師等部之主力約8萬人,傾巢而出圍攻關中北面的要地宜川,宜川可是關中的北方門戶,一旦這個地方丟失,中共即可順勢揮軍南下進攻西安,當時宜川國軍守軍僅有整編第24旅,旅長張漢初少將緊急向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求援,胡宗南當然無法坐視不管,即命令他手中戰功彪炳的王牌軍長,也就是劉戡親率整編第29軍前往馳援,劉將軍在接到北上增援宜川的命令後,立即率該軍麾下兩個整編師星夜北上。孰料,胡宗南的幕僚羣佈滿了中共間諜,他的軍事行動佈署早被共產黨掌握一清二楚,彭德懷在得知劉戡要解宜川之圍的情報後,心中竊喜不已,認爲是他立下第一戰功的絕佳機會,彭德懷立即改變戰略,由攻擊宜川調整爲圍打劉戡,他設下埋伏在劉戡部隊必經公路的兩側,便以逸代勞的請君入甕。
2月27日下午,整29軍主力進入距離宜川約18公里之峽谷地帶的瓦子街附近時,劉戡的先頭旅發現他的左右兩翼有共軍正在逼近,顯然有包圍之勢,劉戡不敢貿然前進,立即發電報給胡宗南,反應瓦子街地形穀道縱橫、山崖陡險,共軍必在制高點設下埋伏,他希望先在觀亭打退共軍的包圍,再去增援宜川。不過,胡宗南並不認爲共軍有那麼多的兵力可以設下埋伏,加上宜川當時周邊已被攻破,急待援兵,即回電遂令劉戡不要戀棧,急速通過瓦子街向宜川靠近。無奈軍令如山,劉戡想到他和胡宗南同爲黃埔一期畢業,一起出生入死打過東征北伐、剿共抗日,胡宗南年長劉戡10歲,劉戡又視胡宗南爲兄長,因此,劉戡最終選擇相信胡宗南的方案,他把心一橫說:「算了,打完部隊了事」。
2月28日上午,天公不作美,劉戡部隊冒着漫天大雪進入瓦子街,果然陷入共軍所設伏擊圈,風雪肆虐似乎在爲劉戡奏起哀歌,共軍佔據各處高地,對劉戡部隊密集火砲射擊,國軍試圖突破封鎖線以奪取高地,幾次攻擊都無法奏效,高地周圍橫屍累累,李達旅長、周由之旅長相繼陣亡,嚴明師長壯烈殉職,當日下午,共軍有如潮水般的人海戰術,一波波洶涌而至,劉戡發現自己身陷共軍重重合圍,立即向南謀求突圍,但是彭德懷已經徹底切斷劉戡的後路,國軍也無力再起攻勢。
3月1日上午,軍長劉戡只能下令收縮兵力原地掘壕固守,戰況至此已不可爲。他多次去電胡宗南請求友軍馳援,但是胡宗南已經沒有條件救援劉戡,只能承諾空軍會進行炸射行動,不過,天候極爲不佳,雨雪遮蔽視線,飛機根本難以臨空投彈。下午,在大雪紛飛中,國軍傷亡殆盡,彈盡援絕無力再戰,共軍開始向軍指揮部發動衝鋒,劉戡此刻血戰到最後,明瞭敗局已定、無力迴天,萌生以身殉國的念頭,他從軍服中取出隨身攜帶的蔣中正肖像,將肖像立於雪堆之上,他整理一下軍裝及儀容,虔誠地向領袖肖像三鞠躬後,劉戡內心無比悲憤激動,因爲他在陸官創校第一期就即投效黃埔,他與校長蔣中正每日朝夕相處,戰場出生入死榮辱與共,革命感情自然深厚,心中滿是辜負蔣中正校長的栽培之恩,最後,他支開了警備排最後幾名士兵,劉戡軍長引爆手榴彈,飲彈殉國自戕成仁,享年42歲。
胡宗南得知劉戡壯烈成仁,不禁痛哭失聲;蔣中正更是悲慟不已,他責怪胡宗南指揮無方,導致劉戡全軍被滅,命令胡宗南撤職留任,中華民國政府爲表彰他的殉國志節。追晉劉戡爲陸軍二級上將,蔣中正親赴西安的劉戡烈士墳墓前致祭,蔣中正在他的日記寫道:「宜川喪師,不僅爲國軍剿匪最大之挫折,而且爲無意義之犧牲,良將陣亡,全軍覆沒,悼慟悲哀,情何以堪?」
蔣中正親赴西安的劉戡烈士墳墓前致祭。(圖文:莊秉漢)
蔣中正指責胡宗南指揮無方,導致劉戡全軍被滅,命令胡宗南撤職留任戴罪圖功。(圖片來源:國史館)
劉戡將軍選擇「不成功便成仁」,是爲追求信仰中華民國的理想與價值,他不願意在臨危兵敗之際,而背棄他的所相信的真理,他的殉國情操是何等不容易,可謂死得其所,雖死猶生,更令後人景仰和感動。
(作者爲臉書「我的抗戰」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