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曾建元專欄/怒潮人謝輝煌的輝煌一生(八)

新竹新埔國中圖書館於民國42年夏天建成。十二兵團怒潮學校原本透過發行愛國獎券籌款要蓋大禮堂,但因怒潮學校後來遷到金門,故將款項用以興建圖書館。(記者宋秉忠攝)

校舍一部分仍在給小朋友們上課,一部份就給怒潮他們訓練,晚上的時候再利用教室開檢討會。大家做得不好的地方當場就提出來。謝輝煌在新埔國校時被關過禁閉,原因是他的堂叔公謝鍾英當時住在臺中,還有一位表兄,在臺灣就這麼兩位親戚,過年想去看看他們,請假卻未獲準,謝輝煌於是偷偷溜走了。回來就被關禁閉一週,那很苦悶的,同學們都還買香菸來慰勞謝輝煌。

謝輝煌回憶,在怒潮學校每天都要出操、打野外,他們訓練出來不是要當兵的,是要帶兵的,所以他們要學習一些技巧,打靶八個至少要中五個,不然不及格。還有一個就是操守,他們操場上有個標語:勝利的基礎在操場。在謝輝煌的印象中,柯遠芬在訓練他們的時候很注重準時,有一次有一個隊遲到了幾分鐘,哪怕是一分鐘他都要打隊長,當時他們大隊長是很有名的段昌義,是段祺瑞的孫子。

學校有兩條規定,一是槍口不許對自家人,二是不許任意敲打練習用的木製手榴彈。謝輝煌回憶某一次他拿着木製手榴彈敲着玩,被區隊長撞見,區隊長並沒斥責他,但命令他在教室門口敲,敲到謝輝煌痛哭流涕,他從此銘記在心。當時生活最苦的是冬天在怒潮亭下的鳳山溪畔洗冷水澡,睡覺也沒有毛毯,只有一條灰色的薄毯子,睡在稻草上,「哪有像現在席夢思啊?」謝輝煌逗趣地說。

怒潮學校學生在新埔與當地居民的互動十分融洽,因爲學生當中許多是客家人。怒潮學生和居民經常互相幫助,洗衣、加菜、下田。久而久之招贅、收乾兒子便時有所聞,後來確實很多怒潮人回到新埔,當成自己在臺灣的故鄉,在此成家立業。

伍、無官可當,前途茫茫

民國三十九年怒潮學校改爲金門防衛司令部幹部訓練班,於同年九月十日遷校至金門縣金山鄉金水村水頭聚落,離開新埔要到金門的時候,謝輝煌以爲自己要下部隊當幹部了。對金門的第一印象是沒有電燈,第二個就是食物、水很少,都吃地瓜。那邊的交通工具是鴛鴦馬,就是一匹馬兩邊坐人,方便從水頭到金門城裡去買菜。怒潮畢業生不是住在金水國民學校的校本部,而是旁邊另外搭建的臨時房舍。他們剛到的時候,金門纔剛在七月打完大二膽島之戰。

學校畢業典禮在新建的中正堂舉辦,當時有個消息,蔣經國希望能讓怒潮畢業生進行甄試,通過者得前往高雄鳳山補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十三期正式學歷,接着在全國分發,但胡璉並不同意這個做法,他要留用怒潮的子弟來建設金門和擔當反共復國的任務。當時一個連有三至四位怒潮的同學,人太多了部隊消化不了,長官還沒走他們也升不上去。

所以謝輝煌說,一個房子已經住滿了,你們多來的人還吵着要房子住,那不就只能祈禱他們戰死纔有機會嗎?謝輝煌原本以爲他們畢業後是准尉,實際上卻是二等兵超上士,職務通常是代理職,所以他們前途真的不順遂。二等兵月薪七元,胡璉自己籌錢補差額給二等兵超上士月薪三十元。

謝輝煌被分發到第五軍羅錫疇第十四師第四十一團第三營機槍連當見習官,所以畢業的時候謝輝煌還學了一個月的重機槍。以前的重機槍是水冷式,很重,要好幾個人擡。第十四師鎮守在西堡,但他們和居民並無往來。當時糧食缺乏,經常是吃地瓜,六人一盆空心菜炒豆渣,以地爲桌,用餐時塵土飛揚,環境貧瘠。(待續)(作者曾建元爲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吳靖媛爲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