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已破萬名 16位新生兒有1位人工生殖寶寶

人工生殖試管寶寶的誕生量正在逐年增長,可有效減緩臺灣少子化。本報資料照片

連續3年,臺灣人口已呈現「生不如死」的現象,生育率不斷下滑。衛福部自110年7月1日起,實施「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方案」,三年來成果顯著,包括單胞胎比率高達87.1%、足月生產率(懷孕週數≧37周)爲75.5%、新生兒出生體重大於或等於2500公克佔76.7%。

相較於109年國內人工生殖施術結果,單胞胎比率增加了11.4%,至113年7月31日止,共有20,539名試管嬰兒誕生。國健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表示,110年間接受人工生殖治療後,活產的嬰兒共有9,774人;三年下來,平均每年約6-7000位試管嬰兒,大約每16位新生兒就有1位是人工生殖寶寶。

從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數據來看,近3年新生兒人數逐年下滑,2021年15萬3,820人、2022年13萬8,986人、2023年全年新生兒數13萬5571人。蔡維誼說,每年新生兒出生人口下降,但人工生殖試管寶寶的誕生量正在逐年增長,顯現愈來愈多人受不孕症之苦,求助生殖醫學。

國人結婚年齡愈來愈晚,連帶少子化問題愈趨嚴重,以及生育率持續下降。蔡維誼提到,今年適逢龍年,內政部原本預估新生人出生率會增加,但目前僅是「下降幅度緩慢」,龍年生子效應不再,少子化似乎無法止跌。

除了臺灣,歐美國家也重視生育議題,研擬因應人工生殖對策。不過人工生殖醫療技術進步,仍要注意生育年齡,臺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表示,35歲以上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胎兒染色體異常機會較高,罹患妊娠合併症的風險也較高,也會導致胎兒發育欠佳。

臺灣女性的結婚平均年齡超過30歲,陳美州說,生育年齡35歲以上女性超過3成,接受試管受術的婦女平均年紀也高達38歲。生育力會隨着年齡增長而降低,夫妻正常性生活持續一年以上若仍未懷孕,建議雙方可一同檢查,並評估試管嬰兒的療程,愈晚接受不孕症治療,胚胎着牀受孕率愈低。